两个儿子,早就到了读书年纪,本可送入学堂。
可惜,妻子患病卧床,汤药不断,把所有积蓄都掏空了,仍不见好,只是用钱吊着一口气。
长年累月,更欠下一笔巨债,家里揭不开锅,饥一顿饱一顿。
这种情况下,自然供不起两儿上学。
他踌躇半晌,终究强迫自己把脚挪开,拐过长街,来到一家书肆。
匾额上,勾划着“同周共济”四个楷字。
柳忠仰起头,瞧了一眼,只觉得无比讽刺。
掌柜周大吉,让仆役们干起活来,确实同舟共济——个个忙活到三更半夜,乃至通宵,都不得停歇。
然而,克扣起工钱来,却早把这四个字抛到九霄云外,一味在鸡蛋里挑骨头,任你如何谨小慎微,也逃不过他一双眯缝眼,总要挑出几处小错,让你不得不认罚。
为此,仆役们皆称他为周硕鼠。
此刻,他一袭大红圆领袍衫,腰间蹀躞带下垂着蓝田玉珠,一手指着众仆役,唾沫横飞。
“崔刺史有令,将五经正本抄录出来,整理成书,供给官学。”
“你们可得仔细着,把眼睛放亮来,不许偷懒耍滑。”
“若敢怠慢,被我瞧见了,这个月工钱便不必领了,明白么?”
众人神色凛然:“明白。”
周大吉略微点头,一转眼,瞧见柳忠,登时火冒三丈。
“我让你钻研印刷之术,为何迟迟没有着落?”
“不想干了就给我滚!”
柳忠连忙告饶:“小人日日钻研,刚有点眉目,求掌柜的大发慈心,宽限几日。”
周大吉冷哼一声:“我给你三日时间,若无好消息,你就不必来了。”
柳忠咬了咬牙,弯腰道:“是。”
这时,一名锦衣郎君踏入书肆,朗声道:“掌柜的,可有五经正本?”
“有有有!”周大吉忙不迭地接话,满脸堆笑,点头哈腰。
“昨日刚抄录好,单给您留着,您瞧瞧,这纸页、这字迹,崭新着呢……”
众人皆暗骂一声,各自散去干活。
柳忠绕过书肆大堂,来到一座小工坊,诸多写工、刻工、印工们,正忙着钻研。
大家都卯足了劲,想要做出印刷之术,领取赏钱。
对他来说,这笔钱更是救命钱。不光能延请名医,为妻子诊治,更能送两儿进官学。
可以说,是一家人的希望。
柳忠半坐在矮脚凳上,看着桌案上一块石碑,不由陷入沉思。
他犹然记得,两年前,为周大吉抄录《汉书》,误将“霍去病”,写成“霍去疾”,被周大吉痛骂数十日,并克扣三个月工钱。
从那以后,他便想着,若能像刻印章一样,把字都刻在木板上,刷墨覆纸一印,不就能批量复刻了?
如今书肆所用,乃碑刻拓印,并不灵活。
一本经书若字迹工整,千金难求,错漏乃家常便饭,随处可见。
他时常琢磨,若能把一点灵感,化为现实,不光能得周硕鼠十贯赏钱,更能传给两儿,以此安身立命。
即便不能读书科举,也能混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喜欢。
第572章 同舟共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