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想到这,吕洪郑重道:“师兄,若论疆域、兵马、才德、名声,秦国公远胜于燕王。”
     “你我不如南下长安,投奔秦国公。”
     孙伯端有些迟疑:“秦国公覆灭赵王刘竞成,大败突厥始罗可汗,坐拥天下六道,声势正盛。”
     “想必有道门大派、佛门大寺辅佐,英才如云。”
     “你我出身平平,毫无名声,恐怕不受重视。”
     吕洪笑道:“师兄多虑了。”
     “师弟早已打听过,秦国公麾下并无佛门大寺,至于道家,虽有仙都、通明二派。”
     “然而,仙都派三位弟子,谢无逸弃道做官,一心仕途,谢无忧为女冠,恒通则辅佐吐谷浑汗王慕容承泰。”
     “通明派承影道人,自从前蜀王张常逊投降秦国公、且受到礼遇之后,便隐于青城山,避世不出。”
     “如今,秦国公麾下,并无道家弟子辅佐,正是我等投奔良机。”
     “承影道人方才是我辈楷模。”孙伯端先是赞叹一声,又颇为疑惑。
     “秦国公坐拥天下六道,威名赫赫,却无高人襄助,这是何缘故?”
     吕洪语气满是惊叹:“师兄有所不知。”
     “自秦国公起兵以来,连战连捷,毫无败绩。”
     “每一步都如有神助,似能趋吉避凶,屡屡看破诡计,规避法力神通。”
     “譬如崆峒派、玉虚派、千佛寺、仙都派、楼观道、龙兴寺等道家、佛门高真,皆算计不成,反倒自食恶果。”
     “实在匪夷所思!”
     孙伯端惊讶:“既无高人辅佐,他这偌大基业,莫非全凭征战厮杀得来?”
     “正是!”吕洪颔首,“师弟游历天下,敢于断定,能与秦国公媲美者,凤毛麟角。”
     孙伯端不胜感慨:“我常年于山中修行,却如井底之蛙,不识天下英雄。”
     “竟不知神州大地,有这等明主。”
     “既如师弟所言,宜早不宜迟,你我速速南下,前去长安。”
     “师兄且慢!”吕洪提起一事,“三年前,师兄曾在幽州云游,无意间救下一人,称赞其有王佐之才,国公之运。”
     “不如请他同往,向秦国公举荐,岂非一件功劳?”
     孙伯端摇头道:“此人命格贵重,自有主见,非我等所能左右。”
     “况且,我曾为他推算,距离他气运勃发,展露才华,尚需一段时日。”
     “不可强求。”
     吕洪颇觉遗憾。
     孙伯端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他既有大气运,纵然一时明珠暗投,终将得遇明主。”
     “不必急于一时。”
     “师弟孟浪了!”吕洪面露惭愧。
     两人商议一定,忽然化作一道清风散去,飘渺无踪。
     ……
     天佑十四年,四月底。
     长安城。
     高楷率军凯旋,数十万民众夹道恭迎,锣鼓喧腾,旗幌招展,人人与有荣焉。
     毕竟,秦公此次大胜,既一举覆灭刘竞成,得河东道十九州,更大败突厥,使其遁逃王庭,不敢轻易南下。
     可谓大扬国威!
     身为秦公治下军民,自是荣辱与共,期盼秦公早日一统天下,开创太平盛世。
     高楷看在眼中,

第506章 本末倒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