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9章 最新突破[2/2页]

禁卫军 哈拉和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辆龙旗轿车里钻出来,看着他们两个走到近前,这才说话:“欢迎……”鸡窝头年轻外国人只吐出两个字,后面怎么说,又不会说了,他的语言天赋实在有点差了,但是工作相关的汉语,他知道很多,即便不会说,也能听懂。
     “你说的,他能听懂,只是不会说。”刘文涛提醒戈辉。
     戈辉看到马克,又想起了去年,好像一点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戈辉也不在乎这些小事,直接说道:“我听文涛说,你弄的那个什么合成纤维,有重大突破,我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突破?”
     马克指了指楼上,吐出三个字,发音还算标准:“实验室。”
     戈辉步入凤凰技术大厦,在一楼大厅,又看到了正对正门的墙上:凤凰不死,涅盘重生。脚步不停,随口赞了一句:“不错!”
     戈辉等人换上了白色长褂,白色头套,在刘文涛和马克的带领下,来到了三楼的实验室,门上醒目地写着:康德拉马克实验室。
     马克立即拍自己的胸脯,指着实验室的名字说道:“我的……”只说了两个字,又说不出后面的了。
     进入实验室,里面有很多外国面孔,有人只是扭头看了戈辉等人一眼,然后就继续自己的忙碌。
     康德拉马克没有停在戈辉身边,而是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自己的研究。
     “还是我来给你介绍吧!”刘文涛主动说道:“三楼、四楼、五楼,一共十二个实验区,现在有2400人,都在做康德拉马克的项目,600名外国人,1800名我们的人。基本上1个外国研究员,配3个我们的人做助手。这里为朝阳工业大学和锦州港务大学培养了大量的有动手能力的化学人才。还有……”
     “直接说突破的问题,你说的那些小事,我不关心。”戈辉直接打断刘文涛。
     “这就该说突破的事情了”刘文涛尴尬一笑,继续道:“去年,他们在实验室里制备出了高聚物。高聚物熔融后,能像一样抽出丝线,而且这种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细丝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大大增加。当时,他们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创造出了新东西。”
     刘文涛摇头轻笑,然后继续道:“这种聚酯的奇特性质使他们预感到可能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织什么。然而,打击很快就来了,继续研究表明,从聚酯得到纤维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这种高聚物,在100℃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微稳定一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文涛轻轻耸肩,继续道:“之后,他们在对聚酯和聚酰胺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研究,继续做各种测试。过去的一年,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意图找到合适的新东西。”
     “终于在十天前,他们用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出了聚酰胺66。一切从这一刻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刘文涛激动地说道:“他们对聚酰胺66做了各种测试,很快发现,这种聚酰胺不溶于普通溶剂,熔点为263℃,高于通常使用的熨烫温度,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从其性质和制造成本综合考虑,在已知聚酰胺中它是最佳选择。”
     “成功了几次?”戈辉问道。
     “他们反复验证了七天,做了几百种测试,确定他们成功的创造了有用的新东西。同时,在测试过程中,顺便解决了生产聚酰胺66原料的工业来源问题。”刘文涛说道:“然后才通知了我,我跟着测试了三天,我用自己的眼睛,确认他们真的成功了,这才来找你。”
     “我们出去谈”戈辉直接来到实验室外面,等刘文涛跟出来,又道:“去你办公室谈。”
     刘文涛在凤凰技术大厦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书架上、桌子上,都堆满了书籍和文件。
     “那600名外国人可靠吗?调查了吗?”戈辉严肃地问道。
     “海外关系,禁卫情报局一直在排查,特区内务部一直在持续监视,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刘文涛说道。
     “他们愿意在北方特区入籍吗?尤其是康德拉马克。”戈辉问道,马上又强调:“是二选一,不是同时拥有两个国籍。”
     刘文涛思考了一下说道:“你的担心我明白,我也问过他们,他们可以考虑在北方特区入籍。”
     “你告诉他们,如果在北方特区入籍,房子、车子、女人、钱,一样不会少。”戈辉说道:“房子是三层大别墅、车子是最新民用版枭龙越野车两一台、好看的女人、和花不完的钱,条件是不能泄密,不能离开特区。”
     “看来这回你不打算和德国人技术共享了。”刘文涛笑道。
     “以前愿意技术共享,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也是因为我们的东西,他们拆解之后,就能自己找到思路,自己生产出来。虽然性能会差一些,但是只要小步快跑的迭代更新,总有一天会赶上我们的水平。”戈辉无奈道:“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藏不住,技术共享换技术,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优选择。比如说我们的卡车,飞机,坦克,只要他们能拿到,拆解之后,就开窍了,就能自己弄了,我们不如趁现在多换点技术。”
     “你是说,这个新东西,他们短时间内研究不出来?”刘文涛说道。
     “对,我觉得他们短时间内研究不出来。”戈辉点头道。
     刘文涛翻出一份测试报告,递给戈辉:“看看吧!这是测试报告。”
     戈辉接过来翻看,看不懂也要看,想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以为德国人是什么好人吗?和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有利用价值,是因为我们搞出了新东西,不然,我们和北京朝廷有什么区别吗?”
     刘文涛点头,确实如此,如果北方特区没有价值,德国人还不如和倭国人合作。
     戈辉继续说道:“别忘了,威廉二世为了煽动对清国的侵略,专门炮制了臭名昭着的——黄祸论。一八九五年,德国取得了在天津和汉口建立租借地的特权;一八九七年又以两名教士被杀为借口,派军占领了胶州半岛。翌年,强迫清政府把胶州湾租给德国九十九年,并有权在山东修筑铁路和开矿,从而把我国的山东省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一九零零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元帅瓦德西是八国联军总指挥,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他可是你的老丈杆子啊!”刘文涛调侃道。
     “他代表德国,我代表北方特区,在国家利益面前岳丈也得靠边站。”戈辉不以为然道:“再说,我帮德国,可不是真的为了德国好,是希望老欧洲陷入更持久的战争,把更多的年轻人填进战场,最好把他们辛辛苦苦建立的文明全部砸烂,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什么?刘文涛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老欧洲要打仗?
     “迟早的事,他们有原来的矛盾,加上现在的中东石油。”戈辉一脸期待之色:“明年的伦敦峰会,中东石油是他们绕不开的问题,如何分配,又绕不开英国。”
     “那肯定会很热闹”刘文涛说道:“曾经清国也是他们餐桌上的蛋糕,但现在,我们也成了桌边的食客了。”
     “所以,中东,我也要分一杯羹,必须有我一块。”戈辉坚定地说道。
     “他们会给吗?”刘文涛问。
    喜欢。
  

第339章 最新突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