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翻一倍的价格,出厂价500两,销售时增加一些辅助性配件,也不到600两,车斗的价格另算。
关于派遣军事教官一事,也与奥斯曼帝国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达成培训协议,向奥斯曼帝国陆军派遣1000名军事教官,奥斯曼帝国向追加订购30个陆军师的军事装备。奥斯曼帝国陆军向朝阳陆军讲武堂派遣300名军事留学生。
总的来说,此次的合作,让双方都很满意,特别是奥斯曼一方,他们退而求其次,基本拿到了他们想要的。
在接下来的28、29、30日的会议中,基本确定了国际协调联盟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运行机制、常任理事国的差异会费标准、普通会员的会费标准,国际争端的协调机制等。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也就是4月30日,戈辉又抛出一个新提议:建议成立国际协调联盟维护和平部队,专门用于制止冲突,恢复和平,执行国协联授权的准军事行动。
戈辉的议题再次引起热议,特别是像英法美德这样的欧美强国,挟国协联的大势,维和部队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戈辉这么做只是希望此次元首峰会尽可能圆满,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遗憾的是,直到峰会结束,也没有达成任何形式的多国联合协议。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缺憾美?
5月1日,多国元首陆续离开朝阳,德皇威廉二世全家,计划5月3日离开朝阳。
奥斯曼的穆拉德五世亲王和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乘坐蚯蚓小火车去了红山基地,探望在红山基地训练的奥斯曼特种兵学员。
俄皇尼古拉二世在临行前最后问戈辉:“到底放不放俄国战俘?”
“你打算出多少钱?”戈辉问:“如果什么也不想付出,释放战俘就不要再想了。”
“你会后悔的”尼古拉二世扔下一句狠话,上车走人。
“说不上谁会后悔”戈辉对尼古拉二世上车的背影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光绪就在这时候,在慈禧太后的凤凰山行宫下旨召见戈辉。
戈辉穿着一身不戴任何佩饰,包括军衔识别标识的军装,向光绪帝郑重地敬礼:“北方总司令戈辉,请陛下指示。”
“指示?”光绪笑了,你连跪都不跪了,还需要朕指示吗?真好笑,但是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却不能这样说,叹了口气,说道:“没有指示,就是想问问元首峰会,都谈成什么了。”
戈辉主要介绍了,中东发现石油和成立国际协调联盟。
光绪不关心中东石油,距离大清那么远,想要也拿不到,但是戈辉告诉光绪帝,北方特区正在与欧美列强协调,在中东获取一块落脚之地,那样的天选之地,怎么能少了呢。
光绪帝既无奈又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戈辉不归他管。
光绪很关心国际协调联盟,戈辉告诉光绪,北方特区已经是国际协调联盟九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了,北方特区会代表朝廷行使权力,维护朝廷利益。
光绪不是这个意思,光绪是想问,加入这个国际协调联盟对朝廷有什么好处?
戈辉告诉光绪,国际协调联盟是一个对话平台,主要负责协调国际争端问题,避免军事冲突。会员国之间平等对话,目前有17个意向会员国,之所以是意向,是因为国协联还没有正式成立。
这次元首峰会,只是达成了统一共识,需要各国政府的正式背书,缔结会员国互相承认的条约,还有相应的国际法规需要制定,总之后面有大一堆的事情,明年的伦敦峰会上都不一定能正式成立,如果在三年内成立,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光绪听明白了,朝廷在这里面,拿不到任何好处。
“毫境傲收获不小吧!短时间内,朝廷不用为缺银子发愁了。”戈辉说道。
说到毫境傲,光绪真的有点感谢戈辉了,如果不是戈辉提醒,朝廷还真没想过收回毫境傲。目前初步统计,2亿两现银,只多不少,这还不算非白银资产,如果换算成白银,差不多也有2亿两,还有以后的税收,源源不断的收入。
“确实如此,解决了朝廷的大问题。”光绪感慨道:“正在编练的新军,不愁军费了。”
戈辉犹豫了一下,说道:“皇家近卫军和正在编练的新军,陛下一定要盯紧了,别给人做了嫁衣裳,银子没少花,自己却指挥不动。”
“你什么意思?你把话说清楚。”光绪的表情立即严肃了,军队是他的逆鳞,决不能脱离他的掌控。
“我听说有人往新军里安排自己人,他们一直坚持‘兵为将有,完全忘记了军队是朝廷的。”戈辉说道。
“谁?”光绪面目狰狞道:“谁敢这么做?”
“不能确定具体是谁,但肯定确有其事。”戈辉十分肯定地说道:“无风不起浪,陛下有必要重视起来。”
光绪眉头紧锁,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朕,不习军事,请戈卿教朕。”
“其实,陛下能做的真的不多,除非陛下放下朝廷的事情,专心管理军队。”戈辉说道:“既然‘粒现了,陛下大可把大部分的事情交给总理大臣,然后多在军中走动,多关心、慰问、奖励、提拔主动靠近的人,关于如何收拢人心,陛下肯定更有优势,那些有歪心思的人,就得把歪心思收一收,毕竟陛下的刀还没有钝。”
“长此以往,朕,真的会指挥不动军队吗?”光绪试探着问道,其实,他内心中已经相信了,只不过还想在戈辉这里求证一下。
“汉人不可信,有些人狼子野心(比如戈辉自己),但不能不用汉人,因为满人不中用啊!”戈辉淡淡地说道。
听到戈辉说“满人不中用”,光绪也仅仅是用眼角夹了戈辉一下,然后说道:“那你让朕用谁呀?用你的人?你的人就可靠了吗?”光绪心中腹诽,用你的人,朝廷很快就不是朕的了。
“汉人也有真忠心朝廷的,比如像佐公(佐中糖,已故)林公(林则徐,已故)那样的人,陛下把这些人挑出来,委以重任,然后经常出现在他们面前,检查工作,督促工作,这并不难。”戈辉说道。
“不难吗?朝廷里哪个不是忠臣孝子的模样。”光绪突然生气:“朕要是有那个眼光,朝廷何至如此。”
戈辉也不得不承认,光绪说的没毛病,想了一下说道:“把那些看着就不像好人的人拿下去,虽然有人可能冤枉,但不会差太多,良心不好,多半会体现在面相上。再把看着就一身正气的人委以重任,不否认里面可能会有草包,也可能会有坏人,但大体上不会差太多,心正气正的人,在气质和面相上都会有显现。”
光绪气笑了:“你还会看面相?不简单啊!”
“我不会看面相。”戈辉认真地说道:“但是一看就不像好人的人,我是不会重用的,浑身正气的人,我从不吝惜职位和银子。”
光绪一边叹气,一边点头,他听进去了,也陷入了自己构建的思维世界。
戈辉也不着急,腰板笔直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候。尽管他不认可光绪,私下里不把光绪当回事,但是当面,他还是会做到毕恭毕敬。
“你能把胶州湾交给朝廷,朕心甚慰。”光绪突然说道:“那桐在电文上说,这是大清国最漂亮最干净的城市,这是你的功劳。”
“臣只是做了臣该做的,不敢居功。”戈辉淡淡地回应:“这里也是朝廷的,只不过臣代陛下管理罢了。”
光绪淡淡一笑,根本不信,说道:“今天,朕深有所得,戈卿是朕的股肱之臣。”
“谢陛下抬爱。”戈辉恭敬奏对。
“天津的实验区,也就是临港开发区,现在越发繁荣,不到一年的时间,俨然成为直隶地区物资集散之地了。”光绪又有了新话题:“年后,荣庆奏请扩大实验区,又扩大了70平方公里,土地转让费提高了三倍,依然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卖光了全部,目前正在建设地上建筑。”
喜欢。
第333章 对话光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