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7章 试验环线建成[1/2页]

禁卫军 哈拉和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已经问过了。”曹博跟着走进场部,然后回答:“祁连山几乎每周都会找莱尔德或者林德洛夫喝酒,因为他的货经常往来于班加罗尔和德班,德班港的大小鬼,肯定要打点清楚才行。”
     “对了”曹博补充:“祁连山和德班殖民地事务次官马奎尔关系也非常要好,这家伙举起酒瓶子,英国首相都会被他喝成好朋友。”(现在的首相是亨利坎贝尔班纳曼,1905—1908)
     鲁飞点头承认:“这家伙是个天才,酒桌上更是天才,感觉他根本不会醉,他能一直喝。”
     “这次押运军火的叫陈固,电报上说是禁卫情报局南非课主任,他带来了20人,算是先遣队吧!”曹博说道。
     鲁飞笑了:“八哥(严肃)的目光终于落在南非了,南部非洲越来越有意思了。”
     “接下来是中部非洲和北部非洲,北部非洲东西两侧得分别设置,不然面积太大。”曹博分析道。
     “这就不归我们考虑了,那是八哥的事,我们只需要全力配合就可以了。”鲁飞说道。
     “不知道总司令的下一步棋会下在哪里。”曹博又道。
     “是啊!月末了,该发电联系一下大哥(戈辉)了,他该不会把我扔这儿不管了吧!”鲁飞自我调侃。
     戈辉确实把鲁飞忘记了,准确地说是来不及思考鲁飞的事情,因为他此时正在电话里忍受小师妹金婷的怒火。
     “二哥,你什么意思?带我出来,就是让我在泥坑里打滚吗?……”金婷的嘴就像机关枪一样,把无数颗子弹通过电话线,嗒嗒嗒……射向戈辉。
     10月26日晚,金婷等四人到达镇妖峰基地,当晚吃了一顿别样的军队晚餐,味道非常不错,金婷很喜欢。
     但是,第二天下午的训练却让金婷崩溃了。
     上午熟悉训练环境,带他们参观了训练场,看了好多地方,也看到很多人在训练,看得他们四人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应该更行。
     特别是射击场,各种枪械让他们大开眼界。教官告诉他们,这里有来自欧美各国的枪械,随便使用。特别是制式枪械,子弹随便打,无限量。金豆觉得这回来对了,他高兴得几乎都要疯掉。
     韩钟和韩锬,表现很平静,他们觉得这也是一种修行,同样能提高自己的实力。
     到了下午,正式的训练开始了,教官居然让他们直接趴在了泥坑里,泥坑也就算了,反正训练完可以洗澡,但是泥坑里的猪内脏是怎么回事,太恶心人了。
     戈辉听着金婷的怒吼,一直耐心地听了一刻钟,他平静的叹了一口气后,说道:“你果然不行……”
     “啥玩儿扔???我不行???”金婷直接打断戈辉的话:“我哪里不行???”
     戈辉继续平静地说道:“我就知道你吃不了这个苦。”
     “你凭什么说我吃不了苦?”金婷反驳。
     “那些都是军人必须经历的,你受不了我明天叫人接你回去。”戈辉说完果断挂断了电话,激将也要掌握好火候,过犹不及,就不好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顶开了,两只雪橇犬一前一后欢快地跑进来,眼巴巴地看着戈辉,过来求他抚摸。每次看到他们俩,戈辉的心情总会悄然的平静下来。
     戈辉放下电话,抚摸着两只毛孩子轻声道:“还是你们俩好,没有任何烦心事。”
     戈辉按下了办公桌上的呼叫器,东北第一时间出现在戈辉面前。
     “安排一下明天上午,去朝阳火车头公司。”戈辉直接下令,犹豫了一下又道:“明天派人去把小姐接回来,玩几天送她回承德。”
     “是,这就安排。”东北说道。
     戈辉没有再说什么,轻轻抬手示意东北可以走了。
     东北悄然退出了戈辉的办公室。
     戈辉关掉了办公室里吊灯,用火柴点亮了办公桌上的小油灯,这还是当初在八角台军官宿舍里的那盏。
     转身回到办公桌后面,仰靠在皮转椅上,思绪飞向远方。
     原朝阳火车头公司,现已更名为北方轨道机车制造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努鲁尔虎山脚下,比邻戒备森严的官营农场。
     上午十时,戈辉的总督车队抵达北方轨道机车制造厂。
     刘文涛、佟强(北方轨道机车制造厂总经理)、皮特黄、孙勉,北方机车的其他领导和员工,以及事先得到通知的记者们,在厂区门口,几十人列队迎接,就差拉上红底白字的横幅了。总督驾到,迎接的排场一定不能小。
     报社的记者们已经开始按下快门,捕捉每一个他们认为重要的瞬间。
     戈辉从车上下来的第一眼就看到“北方轨道机车制造厂”九个大字:“什么时候改名字了?”
     “今天正式更名:北方轨道机车制造厂。”已经来到戈辉面前的刘文涛解释道。
     戈辉回头,看到远处,彩旗飘飘,红旗招展,疑惑地问道:“那里在干什么?”
     刘文涛指着那里回答:“20公里试验环线正式竣工,东北铁建的人在那里等您点燃礼花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戈辉笑了,欣然前往:“那就别耽误时间,现在就过去。”说完大步向前。
     刘文涛等几十人紧随其后,一边走,一边给戈辉介绍:“这20公里的环线轨道,是一条重轨铁路,是我们和东北铁路建设公司共同修建的。包括一段三公里长的模拟隧道在内,修修拆拆,历时一年,按照您的要求,轨距55寸(1760毫米),承受最大轴重小于等于30吨,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高锰钢材质的钢轨。”刘文涛感叹了一声:“这是一条天价铁路,以后的铁路都这么修,不知道特区财政能不能承受。”刘文涛一脸担心地说道。
     戈辉不以为然地反驳:“如此低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有什么修不起的,以后成本提高了,特区的收入也高了,还是修得起。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还要把目光放长远,未来的几十年,铁路会带动特区经济高速发展。”
     刘文涛并不认同戈辉的想法,他相信,等两年后修完朝锦铁路,戈辉就会明白,什么叫天价铁路。用事实说话,更能说服戈辉,所以他未再多言。
     戈辉也知道刘文涛并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但他也懒得说服对方,等两年后修完朝锦铁路,刘文涛就会明白,这样的铁路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特区财政完全能够承受,所以他也未再多言。(作者也不知道修铁路要花多少钱)
     众人很快来到了试验环线那里,很多人的工服上都明显地写着“东北铁建”。
     一个三十多岁,身穿东北铁建工服的人快步迎上来:“总督大人好,我是东北铁建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洛华生,欢迎您来参加竣工典礼。”
     “辛苦啦!我记得你,去年6月份,朝锦铁路开工的时候,你是总工程师。”戈辉握着洛华生的手说道:“我还记得,你的父辈参加修建了美国的西部铁路。”
     

第187章 试验环线建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