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落下。每人背上一件,跟着戈辉走了。留下的是一丝不挂的死了的俄军士兵。
这时就见前面有人跑过来,离大老远就大声喊:“谢谢军爷们救命之恩呐。”
等戈辉他们走到这个人的近前,那个人又道:“我是管家孙来福,军爷们辛苦了,快到我们村里休息一下吧,我们一定要报答你们救命之恩。”
戈辉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因为大家都吐了,所以得找地方吃点热乎的,然后再赶路。
就这样,戈辉带领大部队跟着这个人赶上马车队,跟着马车队一起去了那个人所说的大柳树村。
这个马车队是从奉天过来的,车队的主人是奉天的一个富商,叫孙翰林。俄国人在奉天对他百般敲诈,后来俄军的一个军官还看上了孙翰林的女儿孙婉儿,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孙翰林才决定举家逃出奉天,回大柳树村的老宅躲避。可逃出没多久,就被俄军发现了,第二天就被俄军追上了,要不是遇到了戈辉带领的,他们这些人被追上是迟早的事。
一路上孙翰林不知道说了多少个感恩的话,戈辉一再强调他救他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是军人。孙翰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来戈辉率领的和其它的军队不一样,不光是穿着,还有他们行军的样子,没有人上车,都是步行跟在车两边,还自动的排成了两队。孙翰林怎么让他们上车,他们都不上,硬是在地上走。
黄昏时分,终于赶到了大柳树村。孙家是这个村的大户,家大业大,房子也多,戈辉的三百人全住进来都没问题。
晚饭做好后,就请所有战士吃饭,这时一件让孙翰林全家都不理解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所谓的士兵,要先唱歌然后再吃饭,于是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亮剑》、《有个道理不用讲》各唱了两遍,才在戈辉的命令下开始吃饭。
孙翰林一家人通过这三首朴实的歌曲,对这支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特别是孙翰林的儿子孙昌明和女儿孙婉儿,他们俩一下子被这支军队迷上了,特别是那身花花绿绿的衣服别提多帅了(戈辉等高级军官穿的也是迷彩服)。
戈辉提出希望能在孙家休整三天,因为他们是第一次上战场,战士们从来没有杀过人,今天是第一次打仗,第一次开枪杀人,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内心平复的过程。
孙翰林马上答应了,他现在很喜欢这支,要是有这支军队保护,那他再也不怕俄国人和土匪了,所以他想把这支军队留下来。
这三天里,戈辉带领战士不停的进行训练,希望能通过不断的体能训练来平复开枪杀人对内心的冲击。同时还派出两人一组二十批侦察兵,去各处侦察,现在戈辉两眼一抹黑,不亲自搞清楚周边的状况,行动起来会非常的被动。
这支对村里的任何人都秋毫无犯,说话即礼貌又客气,看到有些村民在干活,他们还主动过去帮忙,有些村民房子破了,他们还主动过去帮助修房子,在基地的时候他们都变成了盖房子的好手,现在有用武之地了。还去帮孤寡老人去挑水,打扫院子。
这一切孙翰林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军需官刘城每天都会把昨天的住宿费和饭钱交给孙翰林,而且孙翰林不要都不行。渐渐地孙翰林也意识到了,他是留不住这些支军队的,这支军队的志向也决不在这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三天里,戈辉找到孙翰林。从孙翰林那里得知,我们现在的位置离义州不远,这和孙翰林说的一样。向东是医巫闾山,越过医巫闾山就到了辽中地区,向西是朝阳或北票,往南是锦州,往北是阜新。
戈辉还希望孙翰林能发动村里的老百姓给他们做千层底的布鞋。普能布鞋10文一双,棉鞋20文一双,做多少,他们收多少,做的时候注意做大一点,因为他们脚上都裹着裹脚布呢,做小了穿进去太挤脚。他们从俄国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洗过后,都可以作为布鞋的原料免费送给村民。
孙翰林一听马上同意了,这是好事,这是拉近他们与关系的好事情。况且人家还是不白拿,是付钱的,还免费提供一部分原料,这样的好事儿哪找去。
另外,前两天从俄军那里缴获的水连珠步枪就先寄放在孙翰林那里,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来取。孙翰林自是满口答应,他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和拉近距离。多年经商的他,很少看走眼,戈辉率领的这支,前途一定不可限量,现在自己为所做的一切都是投资。
三天很快结束了,派出去的二十组侦察兵们也都陆续回来了,对所探察到了情况向戈辉等人一一做了汇报,最后经大家商议,应该向东越过医巫闾山,进入辽中地区。这里离奉天和辽阳都非常的近,那里俄军特别多,回旋的余地也大,实在不行也可以再越过医巫闾山回到辽西地区。
戈辉要率离开了。这时,孙翰林的儿子和女儿都吵着要跟着戈辉的走,他们也要当兵。戈辉立即拒绝了,他们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经历过,跟着他们打仗,只能是送死,要不就是给他们添累赘。
戈辉的拒绝并没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放弃,他们依然坚持,并提出来更多的理由,最后还是孙婉儿的一句话说动了戈辉,她说:“通过这三天她对的了解,战士识很多字的不多,一支不识字的军队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光军官识字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多的识字的人加入到中,才能有希望。”
孙婉儿的话,戈辉早就意识到了,不然也不会请教书先生来基地。但是这话出自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兵的富家大小姐口中,就不一样了。
最后戈辉同意了,因为也要发展壮大,不然小打小闹永远也成不了气候,现在有人正好可以帮他招兵,这省了他很多的事情。
戈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在大柳树村为招集五百名民兵。两三个月后,戈辉会把这五百人送去进行四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他们才能正式的成为一名战士。戈辉已经让步了,孙昌明和孙婉儿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但孙婉儿还是要求戈辉留下字据,戈辉算是彻底被这位美丽的大小姐打败了,他写下了字据,并写明了招兵的条件。也算是戈辉给孙昌明和孙婉儿的招兵令。
虽然只在大柳树村休整了三天,但就这三天却留下了极好的名声,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行。孙翰林更是用“王师风范”来形容。孙翰林还送给了戈辉一封推荐信,如果戈辉遇到难处的时候,可以拿出他给的推荐信,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很多商家都能为戈辉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孙翰林的生意主要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所以,在这一带孙翰林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孙翰林还为戈辉准备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戈辉再三拒绝,但孙翰林却非给不可。最后戈辉收下了。
戈辉带领全体战士向村民们敬礼表示感谢。
后来戈辉告诉所有的战士,你怎样对待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怎样对待你。我们是一支为老百姓打仗的军队,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百姓。
离开大柳树村后,将会有更多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
喜欢。
第30章 禁卫军第一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