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丁义珍站在镇政府档案室门口,手里攥着那份泛黄的《红星轧钢厂南迁选址建议》,眉头拧得死紧。
     他本以为找到了一个能盘活村里闲置土地、带动就业的好机会,结果一算账,差点笑出声来——光是初期平整土地、搭建厂房,就得花掉至少三百万元。而镇集体账户上,连三万都不到。
     “这不是要钱命嘛。”他叹了口气,把文件塞进背包里,走出那间霉味扑鼻的屋子。
     他知道,想要干成这件事,靠村民自筹是不可能的,得找政府支持,或者拉投资。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踏上了跑资金的苦旅。
     第一站是县财政局。
     这地方他以前只听说过,没亲自来过。到了才知道,说是窗口上午八点开门,可七点半就有人排队了。
     他索性提前一晚住进了附近小旅馆,凌晨四点起床,五点出门,赶在六点半前排到了第一位。
     “您这是真拼啊。”后面的大妈看他拎着个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全是资料,忍不住夸了一句。
     “不是拼,是被逼的。”丁义珍咧嘴一笑,“我这可是为了全镇人吃饭。”
     工作人员来上班时,看见他已经在门口候着了,也吃了一惊:“你这么早?”
     “我怕排不上号。”他说完,从包里掏出一份整齐的项目计划书和村民签名的支持信递上去。
     接待员翻了几页,眼神变了变:“你还挺认真。”
     “不认真不行啊。”丁义珍苦笑,“咱镇现在年轻人全出去打工了,地荒着,人心也荒着。我要建个小厂子,能养活几十口人。”
     接待员点点头,接过材料说会尽快处理。临走前还补了一句:“最近财政确实有点紧,省里拨款还没到账。”
     这话让丁义珍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还想,要是财政局这边卡住了,能不能先找几个本地老板谈谈投资的事。
     第二站,就是找企业主。
     祁同伟听说这事,帮忙打了几个电话,帮他约了三位本地做建材、养殖和食品加工的小老板。
     结果两位压根不见,另一位虽然见了面,听完介绍后却摆手:“丁副镇长,我不是不支持基层发展,但你们那个地方太偏了,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风险太大。”
     “我们可以配套政策。”丁义珍不甘心地说。
     “你说的政策谁给?”对方反问,“财政没钱,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拿什么投?”
     最后这位老板倒是说了句实在话:“如果你能拉来银行担保,我可以考虑重新评估。”
     这句话听得丁义珍心头一震,但也让他更清楚现实有多骨感。
     第三站,他去了镇信用社。
     经理一听他是来贷款搞乡镇企业的,脸色直接冷了下来:“没有抵押物,我们不能贷。”
     “可以用乡镇集体土地作潜在担保。”丁义珍试着解释。
     “土地是集体的,你个人无权处置。”经理头也不抬。
     “但我们已经有初步招商意向。”他拿出几份自己写的可行性报告。
     经理扫了一眼,冷笑一声:“纸上谈兵。”
     丁义珍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麻烦您给我出具一份书面拒贷理由,我好向上级反映情况。”
     经理愣了一下,随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缺乏政策扶持**。
     写完,又划去,改成:**风险不可控**。
     

第8章 资金短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