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本来就对德意志帝国不满,只是女王去世,暂时压住了这件事。
但女王已经去世了一个月了,热度降低。
并且,这是英军第一次成规模的缴获布尔人的重火力。
要知道,一名英军上将倒在了布尔人的重火力之下!
英军当然很重视,英吉利高层都很重视,结果一看,好吧,全是德制武器。还是同一型号的。
英吉利也不是傻子,并没有立刻轻信这就是德意志帝国干的,而是要求德意志帝国提供生产和出口清单。
不要海关的,要格鲁森公司的生产清单,并要求格鲁森公司配合调查。
但问题关键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格鲁森公司,没了!
因为克虏伯的市场竞争和权利的压迫,格鲁森公司被克虏伯兼并了!
曾经的账目已经变成一团乱麻,还遗失了不少,其中肯定有不少猫腻。
所以现在是德意志帝国想配合,也没办法配合。
而在英吉利那边,根本不相信德意志帝国这套。
多巧呀,格鲁森的火炮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布尔人手里,然后格鲁森自己被兼并了,账目遗失,生产清单不全。
这种套路英吉利早就熟悉了,不然怎么打个布尔人花出去一亿英镑还没人能说什么的?
“太上皇陛下,您的要求太苛刻了,这是我们的要求。”
伯恩哈德甩了甩脑袋,暂时不去想那些糟心事,回到了合作项目中来。
汤牧之接过厚厚的合作方案,只看最上面的摘要,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放下摘要,表情冷漠:
“首相先生,我以为我们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但我并没有从这个方案中看到这一点。”
“我奉劝德意志帝国一句,德意志帝国需要市场,而华夏帝国需要投资,合作才能共赢。”
“现有的合作企业,做的都很好,发展势头很稳,所以我们才考虑和德意志帝国进一步合作。”
“但如果缺乏了合作的基础……没有这些投资,华夏帝国的发展只不过会缓慢一些而已。”
“退一万步说,法兰西、英吉利都愿意投资我们,条件如此苛刻,我们为什么选德意志而不选他们?”
德意志要求独资投资,企业选址由德意志企业自行选择,并且让华夏帝国提供土地。
除此之外,还要求华夏帝国不得干涉德意志帝国企业运行,厂区内部管理由企业自行负责等等。
说白了,就是一个个租借地。
汤牧之其实已经不想谈下去了,但汤潇逸想要德国的人才培养体系。
或者说用德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去孵化华夏帝国的人才。
毕竟华夏帝国的教育体系还不成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搞出成熟的教育体系是需要时间的。
在这之前,借助其他国家的体系孵化自己的人才很常见。
留德学生染上奇奇怪怪思想的风险最小,还都是理工科,质量也过硬。
法兰西做的其实也可以,但作为老区,各种想法层出不穷不说,全用法系出身的人,未来风险太大。
再说法兰西本身的理工科实力也相对有限——仅相对英吉利和德意志。
英吉利并不乐意接收太多华夏人,并且也开始限制华夏人学习范围。
只剩下德意志可选。
“太上皇陛下,华夏帝国的企业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德意志帝国企业,这是我们
第471章 会是谁干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