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商队抵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大城是扬州。
     大魏虽不是鹿野上辈子记忆里的任何一个朝代,但有些地方又与历史上有些朝代相类似,比如这这里同样存在大运河,且承担了相当重要的南北水运交通任务,于是运河沿岸便形成了一片无比繁荣的富庶之地,扬州便是其中之一。
     而哪怕是在运河沿岸的众多繁华之地中,扬州也可以称得上最最繁华最最奢靡之地。
     因为这里与鹿野上辈子的明清一样,同样是两淮盐运使司驻地,掌管着全大魏的盐业产销。
     因此这里汇聚了全国的盐商,也因此汇聚了几乎最有钱的一批人。
     再加上运河枢纽的地位,各种货物集散辐射运输至全国各地,因此此时的扬州甚至比京城更繁华富庶。
     到了扬州城外,目之所见的房屋就基本已经全是青砖瓦房了,之前一路随处可见的土坯房甚至茅草屋消失不见,虽然田地里的庄稼依旧叶子打卷半死不活,但好歹看着已经有了些繁华景象,终于让商队的人振奋了一下。
     之前一路所见简直比北境还惨的画面,甚至让商队的人心里打起了鼓,心想这地方真的能有人花大价钱买他们的货物吗?
     而等到终于到了城门,他们的心才终于彻底放下来。
     杭州虽然不用抵御蛮子,但城墙却修地比朔方这等边境城池还高大巍峨地多,光城门就有四大八小十二个城门,商队走的是西城门,其实不是人流量最多的,门口排队入城排队出城的人却已经摩肩继踵人流如织。
     更让人振奋的是,身穿绫罗绮缎,搭乘宝马香车的有钱人简直比比皆是。
     而且因为不是天子脚下,这里显然很有些奢靡攀比风气且丝毫不怕人盯上,谁也不藏拙,好多有钱人出行恨不得昭告天下:“我有钱我有钱我有钱!”
     于是,甚至就在鹿野她们排队等待入城时,便有人注意到她们这个超大规模商队,有同样在排队等待的人好奇地来问,鹿野是来做生意的,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便将自己等人的来历能说的都说了。
     用的自然还是陈蹇之名义,说是陈将军体恤北地百姓不易,帮助组建商队,帮助百姓将积压的北地特产运到江南贩卖,归根结底这些货物是北地百姓的血汗钱,是陈蹇之将军的殷殷期望。
     这借口一出,商队在道德上简直立于不败之地。
     但其实城门口看热闹的百姓们其实才不关心道不道德。
     他们更惊奇的其实是——这居然是来自北地的商队?!
     北地啊!
     尤其尤其在商队的人重点强调他们带了许多北地珍奇稀罕之物后。
     对于杭州这典型的江南之地,与蛮人接壤的北地简直就是话本子里、戏台上的存在。
     而大多数普通百姓虽对北地陌生到只知道那里天寒地冻危险野蛮,却也知道,那里起码盛产最好的皮毛。
     但自从蛮人时不时劫掠北境,北境境内又盗匪横行以来,北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商队南下,鹿野的商队组建之前,甚至连能走到京城的都没有,更不用说到杭州这种地方。
     有些有钱人家的主人听到这里,便不禁想起,这一两年,不知是不是朝廷发力整顿北境了,好不容易,京城那边时不时传过来一些北地来的货物,于是他们断了许久供应的北地优质皮毛山参等才勉强又续上。
     但既然都是从京城过来的了,那自然是已经被京城权贵挑选剩下的少数。
     质量一般般不说,最重要的是量少啊!
     哪里够这杭州无数豪富分?
     天底下最奢靡之地竟然在这地方输了个彻底,成为只能捡人家不要的次品货,简直打了全杭州豪富的脸面。
     于是其实,有些心思活络的商人,老早就起了心思亲自北上跑商。
     北地的商队不来就杭州,他们就跑去就北地!
     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鹿野的商队能全北境撒欢跑,不代表别的商队也行。
     毕竟她也只是肃清了自家常跑线路上的匪徒,加上商队实力强大,哪怕到了陌生地方也不怕山贼土匪,这才能横行无忌。
     但普通商队可没北地选出来的商队民风彪悍。
     于是,第一支动了心思的商队启程后,刚入北境不久,就遇到了连番打劫。
     好不容易打退了几波,人也折损了许多。
     于是灰溜溜地直接原地返程。
     返程也不容易。
     这些年北地乱,但其他地方难道就都太平了吗?
     当然不是。
     去年的灾难刚过去,今春又遭旱情,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
     于是,鹿野她们商队遭遇到的拦路打劫,这个回程的倒霉商队也是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
     虽然那些劫匪多半是饿地面黄肌瘦的前良民,战斗力远不如北地那些劫匪,但耐不住蚁多咬死象啊!
     于是剥了一层又一层皮后,等到这支商队终于回到杭州城时,出发前意气风发,豪言壮语必要大赚一笔的商队领头人都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商队人数都少了三分之二。
     不仅钱没挣着,还血亏。
     据说气得商队的东家把当初提议北上行商的人臭骂了三天三夜。
     这桩轶闻在各大商人和权贵间广为流传,一时间所有人又是幸灾乐祸唏嘘感叹又是引以为戒,再也没有人动北上的心思。
     唉,不就是些皮毛山珍什么的土特产吗?
     

第410章 入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