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与他父皇一般,想要与我离心
初登宝座的时候,因着新帝无能
内忧外患,权臣当道,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可偏偏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允理会
可我又且能由着他的性子乱来?
成帝弥留之际,只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新主懦弱,你多辛苦
替朕守好这天下
于是,对外,我派出冯家武将,平定了十几场叛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铲除异己,不敢再犯大魏
对内,朝堂之上,凡是有蛊惑君上,里外勾结
扰乱朝纲者,一律贬职罢官,重者诛连全族
我的杀伐果断,也彻底断了那些不臣之人的心思!
哀家的如此谋划,只为给弘儿一个平静祥和的天下
可在他眼中,却只觉得哀家过于专权
母子矛盾日渐增长,哀家怎么也想不明白
当初那个事事听从哀家,理解和心疼哀家辛苦的好孩子
如今怎么变成了这样?
我对芸华那孩子,其实是喜欢的
为缓和母子矛盾,我主动为弘儿充盈后宫
当李奕将他的表侄女带到哀家跟前时
只一眼
哀家便觉得这孩子性情温婉,知书达理,可留于后宫
她成了弘儿的李贵人,开始的时候也时常感念哀家恩情
每日请安,伺候不曾落下一日,无不勤勉
她的出现,也的确缓和了哀家和弘儿那略有紧张的关系
弘儿深深被她吸引,只钟情与她
因着她的缘故,也时常对哀家聊表孝道
哀家喜欢乖巧的女子,可却不喜欢被专宠之人
一月光景,弘儿几乎夜夜留宿李氏宫里
偏爱之情,毫不遮掩
如此盛宠之下,李氏多少有些恃宠而骄了
在后宫中也树敌不少
可仗着弘儿的撑腰,她从不在意也忌讳别人的看法
只追求那一生一世的恩爱,情爱到底能做什么呢?
多么愚蠢!
李奕劝我,儿孙自有儿孙福,您操劳了两朝了
也该歇歇了
如今弘儿虽痴情,但到底没做出有违伦理纲常之事
且对您也多有面上孝顺,如此这般,倒也是岁月安好
我听了李奕的话,又因着想要彻底笼络李家所用
自此和弘儿能维持永久的母子恩情,曾想过立李氏为后
帝后情深,也是一段佳话,对江山社稷也是极好的
所以,我学着常太后当年之举。同样给了李氏一碗绝子汤
我告诉她,可许诺她后位,和李家满门荣耀
但她唯独不能有亲子
为防外戚专权,和她日后生出别的心思
我会再别的后妃中,去母留子,送给她个孩子,养育成人
我本以为她若是个聪敏的,自能认清局势
为了大局,可做一些无畏的牺牲
可我万万没想到,她居然逆了哀家的好意
绝子汤赐下的第三日,弘儿大肆庆贺,李氏有孕
并将她位进夫人之荣
哀家震惊之余,也是大怒,一度想要找她问个清楚
可弘儿却将她护的很好,不许任何人打搅她
成嫔曾在她宫中发泄了一通不满
可事后就被弘儿以无视圣意为由,打入了冷苑
弘儿这般杀鸡儆猴的手段很是管用
自那以后,人人都躲着李氏,虽有不满,倒也不敢招惹
十月后,李氏平安诞下皇子
弘儿大喜,为着这个孩子大赦天下
足显恩重,亲自赐名括拔宏
可真正是寄与了厚托,可如此隆恩,李氏却未必受的起
一旦此子为太子,李氏的下场自是凄惨
她深知哀家对她擅作主张的不满,又唯恐哀家拿孩子做文章
便想着下手为强
没少在弘儿跟前吹耳边风,与弘儿一心反对哀家专政
更是大义灭亲,说哀家过于宠信李奕
有碍哀家清誉
弘儿又一次次的顶撞不满哀家,这背后自是少不了那李氏的作为
哀家对她一忍再忍,她却一次次的不知足,挑衅哀家
甚至都敢将手伸到朝堂之上
弘儿下令斩杀了李奕和李家近亲族人数百人
却唯独放过了李氏旁支那一脉,甚至给足了厚赏
又接二连三,打压为他浴血奋战过的冯家众人
哀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也一步步被削弱
哀家气极了
亲手抚养长大的好儿子,却是伤哀家最深的人
他杀的都是哀家最重要的人
无疑也是想杀了哀家!
李奕死了,也再无人劝哀家仁善
哀家自也再无任何顾虑
在宏儿七岁那年,哀家向众臣施压
将宏儿推上了太子的宝座,一杯最烈的毒酒
要了李氏的命
皇帝听信奸妃谗言,残害忠良,又无治理天下之能
哀家给了弘儿两个选择
要么退居帝位,禅位于幼主
要么继续做皇帝,迎娶冯家女为后,重用冯家
保冯家满门永远兴荣
哀家本是想退而求此次,并没有想真正的放弃他
可哀家却没想到,自李氏走后
他却没了盼头,和身为帝王的担当
几乎是没有一丝犹豫,便选了第一条路
半月后,也是亲自下了禅位诏书
你们说弘儿是哀家害死的
可他已经成了那般模样,哀家又何必再害他做什么?
当初那小小的孩童,日日夜夜黏在哀家身边
一口一个母后,叫的是那般亲热
哀家是记一辈子的
哀家牵着年仅八岁的宏儿,登上宣正殿宝座的那一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父皇,正在后宫拥着一干子宫人乐姬,把酒言欢,歌舞升平
也是这些人的狐媚惑主
和弘儿的心甘情愿,活活的拖垮了他的身子
一代君王,却死在了女人床上
哀家给弘儿留了最后的体面
杀了所有知情人
以皇帝患染急症无治,宣告了弘儿的驾崩,无人有疑
或许也有,但无人敢出头
出于弘儿的前车之鉴,哀家对孙儿的教导颇为严苛
在他还年幼的时候,没少磋磨,责罚他
可宏儿这孩子,到底是于他父皇不一样的
他沉稳,懂事,更懂得隐瞒自己的心思
哀家又何尝不知,当年的那些风言风语对他的冲击
他是恨哀家的,他只觉得哀家容不下他的母亲
又残害了他的父皇
只是这孩子却不曾在哀家面前流露出一丝的不满
他的憎,是藏在心里的
如此心思,倒是叫哀家有些担心
宏儿的后宫,也同样是哀家帮忙操持的
当年一叠又一叠,妙龄女子画像送到哀家手上时
哀家一眼便相中了一女子
听说她叫高照容,是高丽巨人,为我大魏的奴
她的长相像极了曾经那个和宏儿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却被哀家生生拆散,赶出宫去的那女子
宏儿和他父皇唯一相像之处,便是太过于专情
为了那女子,可是与哀家疏远了多年
所以,哀家没有嫌弃高氏的出生,还给高家抬了荣耀
将高氏送进了宏儿的后宫
高氏承宠,风头甚过了所有后妃
可在诞下五皇子后没多久,却又骤然失宠
让高氏进宫的时候,哀家便想过这番局面
若她是个聪明的,自能从一始终,明白君恩的重要
可落到如今局面,也怪她过于计较,太过不堪一击
哀家没有再插手
但高氏到底也是因哀家的一己私欲。才受了这么苦难
哀家也一直暗中护着她
对清儿和润儿的手段也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满宫中人人可欺,可辱她
哀家却不许有人伤了她的性命
可哀家闭宫礼佛的那段日子,终还是没有防住
润儿怂恿清儿,将高氏推入池中
那日便是存了要她性命的心思,彻底断了她的后路
高氏病危,太医们都束手无措
哀家还有些伤感,她来此世上一遭
进宫几年,就这么消香玉损了
可没曾想到的是,她居然没死
且活过来后的高氏,却是像变了一个人
她忘却君心凉薄,忘却了后宫险阻
便是义无反顾的又重获了恩宠,依旧是专宠
哀家久久都没想通,高氏这般变故,究竟是何由?
可是在她身上,哀家又看到了当初的李芸华
想起了弘儿听信她的谗言,做下的那一桩桩荒唐事
哀家真的怕了
所以哀家一次又一次的打压高氏
可高氏到底不是李氏
在慈安殿向哀家坦言一切,表明决心的那一日
哀家有些迷茫了
哀家已经失了和弘儿的母子情分
难道还要继续参与宏儿的后宫
将仅存的一丝祖母情谊,也彻底毁了吗?
且如今的冯家,已大不如从前
宏儿心思缜密,亲政后,没少培养自己势
如若有朝一日,真的想要对付冯家
哀家一个已无多少实权的老太太,又能如何抗衡呢?
保冯家满门兴荣,是哀家这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放过高氏,便能放下祖孙隔阂,保全冯家
可哀家到底还是低估了宏儿
他没有像他父皇一般的心软和不坚定,到底还是对冯家下了手
哥哥死了,博凌也去了
恂儿突然之间不是冯家血脉了,清儿也被废瑶光寺了
喜欢。
番外自传篇 冯太后(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