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玉族圣地的祭坛之上,那块被污染的“山河玉魄”碎片凭空消失的瞬间,如同在沈清欢的心口敲响了警钟。玉镯那句句紧迫的低语——“……‘钥匙……已找到……‘封印……正在……‘松动……‘异界……即将……‘降临……”——如同一道道惊雷,在她脑海中炸响。
没有时间悲伤,没有时间恐慌。从“守护者”的记忆中,她已然了解了“异界”入侵的恐怖后果,也明白了“山河玉魄”作为封印的脆弱性。那块消失的碎片,正是引爆浩劫的“钥匙”。她绝不能坐以待毙!
当沈清欢再次回到京城皇宫的椒房殿时,她的外表依旧是那个端庄内敛的皇后,然而,她的内心早已是波涛汹涌,战略的蓝图在脑海中迅速构建。宫墙,这座曾经庇护她的金色牢笼,此刻却成了阻碍她行动的枷锁。她必须离开,必须主动出击,在“异界之门”彻底洞开之前,找到那块“钥匙”,或者找到阻止浩劫的真正方法。
**“离宫。”**这个念头在沈清欢心中无比坚定,却也知道其实现难度。皇后擅离宫禁,即便有皇帝首肯,也必将引发朝野震动。她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一个足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且能让她名正言顺地前往北方,甚至深入险境的理由。
她首先排除了“太后病重,急需采摘灵药”的借口。这理由太过寻常,也容易被证实虚假。若太后当真无恙,她的离宫便会成为天下笑柄,甚至会因此被扣上“欺君罔上”的罪名。何况,她前往的北方区域,并非以灵药闻名,反而与“异界”的异常迹象高度重合。
深思熟虑后,一个更加大胆,也更符合当下局势的方案在她脑海中浮现——“皇帝下旨,命她戴罪立功,秘密调查北方边境出现的异常宗教活动。”
这个理由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
第一,她之前因巫蛊之祸,虽有皇帝维护,但“褫夺凤印”的传闻甚嚣尘上,她“戴罪立功”合情合理,也满足了朝臣对“惩罚”的需求,平息了部分风波。
第二,北方边境。北狄的异动,京城内靖王残党的渗透,以及此前在江湖中遇到的带有“异界”气息的神秘人,都指向了北方。将“异界”的异象包装成“异常宗教活动”,既能引起皇帝的警觉,又不至于泄露过多惊天秘密,足以让外界认为这只是一场针对边境不稳的调查。
第三,秘密调查。这意味着她可以不带过多仪仗,不引起过多关注,轻装简行,便于她潜入江湖,追踪线索。
然而,如何让萧衍皇帝主动下达这样一道旨意,且完全信任她的目的,才是关键。沈清欢深知萧衍的智慧与多疑,更明白他作为帝王,对“山河玉魄”以及“异界”的感知,虽然不如她这般直接,却也绝非一无所知。
当夜,沈清欢主动求见萧衍。她没有选择直接摊牌“异界”和“封印松动”的真相,那只会让萧衍惊慌失措,甚至适得其反。她决定循序渐进,以一个合格的皇后和辅政大臣的身份,提出她的“谏言”。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萧衍一身常服,正批阅着奏折,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京城内部的暗潮汹涌,以及北方边境的持续战事,都让他心力交瘁。
“陛下,臣妾近日偶感不安。”沈清欢的声音清冷而沉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北境战事虽告一段落,但臣妾听闻,在一些偏远城镇,近期出现了一些诡异的传闻。有百姓言,夜间能听到不明声响,甚至有人称看到了奇异的光影,更甚者,有邪教异端趁机蛊惑人心,煽动叛乱。”
萧衍的笔顿了顿,抬眼看向她,眼中带着审视:“异端邪教?皇后此言何意?”
“臣妾听闻,这些教派行事诡秘,信奉的并非我大梁传统神只,而是某种……‘彼岸的力量。他们宣称能带来无上的力量与永生,蛊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甚至有官员暗中勾结。臣妾担忧,若不及时遏制,此等歪风邪气恐将动摇国本,甚至与靖王残党合流,引发更大祸患。”沈清欢语气诚恳,将“异界”的现象巧妙地引向“邪教”,又与“靖王”的残余势力挂钩,这正是萧衍当下最担忧的两个点。
萧衍眉头紧锁,他当然也听过一些关于北方诡异传闻,只是军报多集中于战事,对于这些“怪力乱神”之说并未太重视。如今从沈清欢口中说出,且与国之大计相关,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萧衍心声:“皇后所言……并非空穴来风……朕也曾听闻边境有怪事……只是……这些‘异端真有如此能量?……莫非……与那‘山河玉魄的异动有关?”
沈清欢心中一喜,萧衍果然敏感。她继续加码:“陛下,这种‘邪教不同寻常,臣妾以为,寻常官员恐怕难以深入调查。这些邪教徒行事隐秘,甚至可能通晓一些江湖秘术,寻常的官府力量难以应对。臣妾斗胆请旨,愿前往北方,以‘戴罪之身,暗中调查此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衍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让她以“戴罪之身”去调查,既能平息朝堂非议,又能让她远离京城中心这个是非之地。但他心中对“异界”的隐忧并未消除,他担心沈清欢此去,会遭遇更深的危险。
萧衍心声:“她主动请缨……是她察觉到了什么吗?……以她的聪慧……必是发现那北方异象与‘玉魄有关……但此去危险重重……朕怎能让她以身犯险……”
沈清欢读到他的心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萧衍是在关心她,但此刻,她已
第331章 离宫计划:借口与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