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军区家属院里的资本家大小姐(完)[2/2页]

莫慌,霸总和系统跟我一起穿了! 醉时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姜芙旁敲侧击:“最近收到爸爸的信了吗?”
     姜芙一边铺床,一边回答道:“没有,之前澳岛那边不太平,闹出关闸事件,连带着相邻的香江也紧张了不少,一封信还不知道要在路上走几个月呢!”
     反正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姜父又是叱咤多年的老牌商人,总有自保的能力。
     “你……你不会去找他吧?”
     犹豫许久,连耀还是问出心中最担忧的那个问题。
     姜芙拍了拍两个枕头,扯平枕巾,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
     转过身,她一脸诧异:“你喝酒了?”
     不喝二斤假酒都问不出这种奇葩问题。
     连耀皱眉:“我不喝酒。”
     “不喝酒怎么会说胡话?我要走,早就走了,直接从盛阳走好不好,干嘛非得从你这里转道?”
     姜芙越说越气,她抬起一只手,指着门外:“今晚你不许睡这屋了,你去旁边那屋睡。”
     连耀结结巴巴:“为、为啥?”
     “看你闹心。”
     姜芙从炕上拿起一个枕头,又把一床被卷吧卷吧,丢到连耀的怀里。
     连耀呆呆的:“那屋没炕……”
     “去吧,大老爷们火气壮,用不着。”
     姜芙笑呵呵,用力把他往外推。
     不是,这句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连耀被推出门外,他站在原地,一个人抱着铺盖,努力回忆了半天,依稀记得那句话是姜芙来的第一天,自己跟她说的。
     关上门,姜芙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傻乎乎的,居然怕她去香江,去国外。
     别说她不想,其实就连姜父都不会同意。
     他是旧派思想,总觉得国外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
     真去了别人的地盘生活,即便富可敌国,也是“三等公民”,毫无话语权。
     如果不是身份特殊,形势逼人,姜父绝不会一把年纪了还要漂洋过海。
     对他们那代人来说,死在外面,就是孤魂野鬼。
     自己非走不可,女儿却不是。
     女婿有本事保护她。
     等风声过了,他们取出那些黄金,能保一辈子衣食无忧。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人啊,还是要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啊。
     可惜,他没这个福气了。
     想到姜父在最后一封信上的话,还有那些被眼泪打湿而变得模糊的字迹,姜芙低下头,轻抚了一下小腹。
     假装生气,把连耀赶去隔壁也好,她这几天有点不舒服,但日子还短,估计查不出什么,要再等半个月。
     他自从开了荤,馋得不行。
     只要不值班,不赶上她来例假,总是缠着姜芙胡闹,她都有点怕了。
     现在医疗水平那么差,万一把孩子闹掉了就糟了。
     于是,连耀的苦日子来了。
     他在隔壁睡了三天,本以为姜芙已经消气,正暗戳戳地把铺盖抱回屋里,她又找了新理由。
     “厂子刚开,我白天忙得要死,晚上还得听你打呼,根本睡不好。”
     连耀诧异极了,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我打呼?我咋不知道,没人跟我说过啊!”
     姜芙理直气壮:“早没人跟你说呗,你看,我现在跟你说了,你不就知道了吗?”
     想到她确实辛苦,连耀只好悻悻地又抱着铺盖走了。
     年底,第一批罐头生产出来,非常具有安东特色,有两种,红烧黄花鱼罐头,五香带鱼罐头。
     另外,粉条厂那边还拓展了一下业务,做出来了烤鱼片和蚬子干,都跟粉条一样,不仅能保存很久,还不占地方。
     像鱼虾、肉类罐头,靠的是高温杀菌,以及真空密封罐装保存工艺。
     说白了,只要不开盖,不漏气,放上几年都不会坏,原因就在于这两重工艺,而不是添加了什么防腐剂。
     姜芙带着工人反复研究,攻破技术难关。
     他们生产出来的军用罐头保质期更长,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甚至十年八年都可以吃。
     之前从写字班毕业的那十个人都派上了用场,直接进厂,都是管理和技术岗。
     陶三娣给所有人展示了何为“跳槽”。
     她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写字班毕业,从托儿所老师摇身一变,成了车间生产主任。
     有人不服,姜芙早有准备,直接把那十个人的毕业考试试卷贴在教室外面的墙上,让大家随便看。
     一个扫盲班而已,谁能想到,这考试都考出花儿来了!
     识字写字那都不算啥了,还要写作文,打算盘,做算术题,甚至包括按照要求书写各类公文,如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等等。
     不少人压根连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亲自撰写。
     “娘哎,我连个欠条都写不来,这都咋学的?”
     “那陶三娣不就是王营长家的,原来在孙团长家帮忙带孩子,刚来的时候一嘴土味儿,又黑又壮,这才几个月,居然成文化人啦!”
     “瞧你说的,那咱乡下人就不兴有文化了?”
     “我也不是那个意思……”
     “你就是这个意思,瞅把你眼红的,赶紧去买个眼药水滴一滴吧。我可不挨着你了,红眼病传染呐!”
     外界如何议论,身为当事人的陶三娣并不在意。
     反正她是凭本事当上主任的!
     1953年,2月13日,除夕。
     某阵地,后勤老张带着几个战士,挑担的挑担,背筐的背筐。
     一行人脸上喜气洋洋,掩都掩不住。
     这个春节,和前两年大不一样,战场局势有了扭转,从指挥官到普通战士,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把东西放下来,老张的大嗓门响起来了:“同志们!今天都看看我老张的本事!”
     众人围上来,不仅看到各种罐头,大量的脱水蔬菜,烤鱼片,虾干,还有上个月才吃到的方便粉,拿热水一泡,等几分钟就能吃,果然方便。
     “咦,这是啥?”
     有人扒拉出来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像饭盒,但又不一样,摇一摇,里面不知道装了啥。
     “这叫自热饭,今儿咱不吃那个,等哪天没空做饭,你们再吃。我跟你们说,这可是个好东西,不用锅,不烧火,倒点凉水,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甭看老张说得热闹,其实他也只是听说,还没亲自尝试过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的假的?没火也能吃到热饭?怪不得叫什么自热……饭,自热饭!”
     好奇心驱使下,战士们纷纷把那新玩意儿传看起来,一个看完又递给下一个。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脸上的表情甚至可以说是虔诚。
     “是啊,这是安东军分区那边生产的,跟方便粉是同一个工厂。我寻思着,方便粉那么好吃,这个肯定也不差!哎,我这就做年夜饭,咱们今天吃顿好的,红红火火过大年!”
     老张扎起围裙,又吆喝一声:“同志们,谁起个调子,咱一起唱首歌吧!”
     “我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预备——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以下为相关资料: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正义战争。
     1952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由安东(今辽宁丹东)、辑安(今吉林集安)渡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团与“联合国军”代表团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结束战争。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英雄儿女凯旋归国。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仁川机场踏上归国之路,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截止到目前,共有十一批烈士遗骸已回到祖国。
     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喜欢。
  

第46章 军区家属院里的资本家大小姐(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