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1章 农业国的悲哀(一)[1/2页]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喜欢吃肯德基的公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里约热内卢的总统府里,风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把空气中的咖啡味吹得四处飘散。巴西总统阿丰索·佩纳的手指在贸易报表上划过,每一个红色的数字都像烧红的烙铁——1908年上半年,巴西出口了1200万袋咖啡、800吨橡胶、500万包棉花,换来的外汇却只够进口300台纺织机、50门火炮和2000吨钢材。报表右下角的“逆差:450万英镑”被财政部长用红笔圈了三圈,刺眼得像道未愈合的伤口。
     “各位部长,”佩纳的声音带着疲惫,他面前的玻璃杯里,巴西产的糖块化得只剩个底,“再这样下去,我们连买机器的钱都要没了。英国的纺织机涨了价,德国的克虏伯炮要付现款,连联合帝国南方党的丝绸,都比去年贵了两成。”
     财政部长若昂·皮涅罗掏出怀表,表盖内侧贴着巴西的出口清单:“总统先生,问题出在我们只卖原料。咖啡每吨8英镑,做成速溶咖啡在欧洲能卖30英镑;橡胶每公斤5先令,做成轮胎能翻十倍。我们就像给别人送面粉的,自己却吃不上面包。”他指着报表上的俄国数据,“您看,俄国去年出口的钢铁是我们的20倍,他们的西西伯利亚现在都有炼钢厂了,而我们的里约热内卢,像样的机械厂只有3家。”
     农业部长路易斯·阿尔维斯猛地拍了桌子,咖啡杯里的液体溅到报表上:“皮涅罗这是要砸农民的饭碗!”他的家族在圣保罗有万亩咖啡园,“巴西的土地适合种咖啡、橡胶,为什么要搞工业?建工厂要占耕地,还要花大价钱请外国工程师——去年从联合帝国北方党请来的钢铁专家,月薪比我的还高!”
     “那您去看看圣彼得堡的报纸!”皮涅罗把一份俄国报纸推到他面前,上面印着西西伯利亚的工厂照片,“俄国人在勒拿河对岸修了铁路,联合帝国北方党在东西伯利亚开了铁矿,他们的工厂都快修到我们的亚马逊河了!尼古拉二世的陆军大臣苏霍姆利诺夫说,‘西西伯利亚的钢要比巴西的橡胶硬——这是在笑话我们!”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巴西最大的纺织厂主安东尼奥·席尔瓦闯了进来,工装服上还沾着棉絮:“总统先生,不能再等了!”他手里拿着巴西产的棉布和英国产的样品,“您摸摸,我们的布用的是巴西棉花,却比英国布粗劣,因为没有好机器。联合帝国南洋党的橡胶厂用的是德国机器,出胶率比我们高30%——他们的副党首陈德康上个月还来里约,说只要我们买他们的机器,橡胶收购价能提高一成,这是明摆着卡我们的脖子!”
     阿尔维斯冷笑一声:“席尔瓦先生当然想建工厂,他的纺织厂能赚更多钱。但圣保罗的咖啡农怎么办?去年英国削减了咖啡进口,价格跌了三成,要是再把地改建成工厂,明年我们连外汇都赚不到!”他掏出印度帝国的贸易报表,“您看印度,他们种棉花,也建纺织厂,现在连英国都买他们的布——可他们有英国撑腰,我们有谁?”
     “印度帝国的乔治亚公爵上个月在德里开了第十家纺织厂,”皮涅罗接过话头,声音压得更低,“他们的棉花出口到英国,织成布再卖回巴西,赚的钱比我们种棉花的还多。福尔摩斯侯爵说,印度的工业产值明年可能超过我们——一个被英国管着的国家,都要跑到我们前面了!”
     佩纳揉了揉太阳穴,想起去年访问圣彼得堡时的情景。尼古拉二世带他参观了莫斯科的钢铁厂,轧钢机轰隆隆地转着,生产的钢轨正运往西西伯利亚——那里十年前还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现在却有了机床厂、水泥厂,工人大多是从联合帝国东西伯利亚逃过去的技工。当时沙皇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巴西的森林、矿藏比俄国好,可惜啊,你们的工厂太少了。”
     “我去过联合帝国的南洋联邦,”席尔瓦突然开口,他去年参加了新加坡的工业博览会,“苏曼的南洋党在雅加达有橡胶加工厂,用的是自己造的机器;他们的造船厂能修万吨轮,而我们的里约港,修个千吨船还要请英国工程师

第241章 农业国的悲哀(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