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就欢呼一次,奥匈人的脸色就白一分。
“第七个!打在徽章上!”
“第九个!十环!”
“第十二个!还是十环!”
当奥匈海军大臣鲁道夫·蒙特库科利的肖像被打穿时,英国奥委会主席终于冲进靶场,权杖在地上敲得邦邦响:“停下!立刻停下!”他指着德拉戈米罗夫,气得浑身发抖,“奥林匹克宪章禁止政治挑衅,你们这是在破坏盛会!”
德拉戈米罗夫放下步枪,对裁判行了个军礼:“我只是在练习精准射击,先生。靶子上的人物是谁,与我无关。”俄国驻英大使亚历山大·本肯多夫伯爵慢悠悠地走进靶场,手里把玩着怀表:“主席先生,规则可没说不能用肖像当靶纸。再说了,奥匈的射击选手用土耳其人的画像当靶时,怎么没人抗议?”
这话戳中了奥匈人的痛处——去年在维也纳的比赛上,他们确实用奥斯曼苏丹的肖像做过靶纸。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气得拔出军刀,被身边的人死死按住:“别上当!他们就是想激怒我们!”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包厢里,他正对俾斯麦的孙子说:“看看俄国人的嚣张。告诉冯·毛奇,必须加强我们在西里西亚的驻军,不能让斯拉夫人以为欧洲是他们的天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靶场中央,德拉戈米罗夫被簇拥着离开,俄国观众扔过来的鲜花堆满了他的肩膀。他路过奥匈代表团时,故意停下脚步,用俄语说:“下次演习,最好别穿那么显眼的制服。”斐迪南大公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吼道:“等着瞧!三个月后的巴尔干演习,让你们见识真正的军人!”
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吴景明捡起一张被打穿的靶纸,上面是奥匈首相卡尔·施蒂尔克的肖像。陈德康凑过来看:“北方党那边传来消息,李光首相让我们别掺和这事。”吴景明把靶纸揉成一团:“他当然不想掺和,北方党还指望从奥匈进口机器呢。不过苏曼女士肯定高兴,这事儿一闹,奥匈从德国进口的钢材就得涨价,南洋联邦的锡矿又能多卖钱了。”
奥匈代表团的休息室里,弗朗茨·约瑟夫正对着电报发火。陆军大臣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的密电说,已下令波斯尼亚驻军进入戒备状态,边境的克罗地亚族士兵都配发了新步枪。雷德尔匆匆进来:“英国首相说愿意调解,但条件是我们撤回对塞尔维亚的贸易制裁。”老皇帝把电报拍在桌上:“告诉他们,除非俄国人公开道歉,否则免谈!”
俄国代表团的庆祝宴会上,德拉戈米罗夫被尼古拉二世的电报表扬为“帝国的骄傲”。本肯多夫伯爵举着酒杯说:“陛下刚收到消息,东西伯利亚总督何彦升已在勒拿河增派了两个旅,就等奥匈人敢动巴尔干,我们就拿下他们的加利西亚地区。”有人突然喊:“听说联合帝国的南洋党愿意卖给我们橡胶?比奥匈的便宜三成!”众人哄堂大笑,酒杯碰撞的声音盖过了远处传来的《蓝色多瑙河》旋律——那是奥匈乐队在演奏,此刻听来格外刺耳。
夜幕降临时,白城体育场的靶场已换上普通靶纸,但地上散落的肖像碎片还没被清理干净。约瑟夫·毕苏斯基和海伦娜路过时,捡起一块印有斐迪南大公肖像的纸片,上面的弹孔像个黑洞。“他们用子弹争吵,我们连争吵的资格都没有。”海伦娜轻声说。约瑟夫握紧拳头:“但总有一天,被压迫者的子弹,会打穿所有暴君的靶纸。”
远处的泰晤士河上,俄国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的探照灯扫过水面,与奥匈商船“维也纳号”的灯光在黑暗中对峙。靶场的风里,还飘着硝烟的味道,就像欧洲大地上弥漫的紧张气息——一场由射击靶引发的冲突,正悄悄改变着所有人的棋局。而在帝都首相府,李光看着南方党送来的电报,上面写着“可趁俄奥交恶,提高钢铁出口价”,他拿起笔,在旁边批了两个字:“准奏”。
喜欢。
第235章 伦敦奥运会(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