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9章 渔火与桂香[1/2页]

海盐味奶糖 追风少年不如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连云港来的年轻人推开34;拾光34;的木门时,海风的气息瞬间漫进了酒馆。他肩上扛着的竹筐里,紫菜还带着清晨捕捞的咸腥味,筐底的细沙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碎金。
     34;我是老渔民的侄子。34;年轻人把竹筐往吧台一放,晒得黝黑的脸庞泛起腼腆的红晕,34;叔说您这儿的桂花糕能网住故事,让我带紫菜来换。34;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34;以海换桂34;四个字。
     思雨揭开蒸笼,新出炉的桂花糕正冒着热气。她用青竹篮装了两块递过去:34;紫菜留着做夜宵,给大家煮紫菜蛋花汤。34;年轻人慌忙掏钱包,却被老周按住了手。老人指着墙上泛黄的照片——暴雨夜里,老渔民正在编织渔网结。34;你叔送的这个结,比金子还值钱。34;
     暮色渐浓时,紫菜的鲜香混着蛋花的醇厚,在酒馆里织成温暖的网。穿校服的学生捧着汤碗蹲在插画墙前,汤匙碰着碗沿叮当作响;网红举着相机,镜头里老周舀汤的剪影映在暖黄的灯光里;巡逻的警察捧着汤碗笑道:34;局里刚把39;拾光39;列为39;平安驿站39;,以后有事随时招呼。34;
     年轻人擦碗时,突然从兜里掏出个贝壳哨子。34;跟叔学的求救信号。34;他吹出一串清亮的音符,惊飞了檐下的家燕,34;不过在39;拾光39;,这哨声是喊大家来吃点心。34;
     思雨将贝壳哨挂在渔网结旁,红绳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翌日清晨,小棠踩着露水跑来,举着张蜡笔画:34;老师说我画的是39;会开花的声音39;!34;画中的贝壳哨飘出五线谱,每个音符都缀着桂花。
     这幅童趣盎然的画作引来民俗学教授的惊叹。银发教授举着放大镜细细端详:34;稚拙的线条里藏着人间烟火。34;她突然拍案,34;咱们办个39;拾光故事会39;,让街坊们口述历史,学生们记录整理。34;
     故事会在桂花香里开场。老陈坐在修车用的小马扎上,讲述34;二八大杠34;的岁月;便利店老板捧着发黄的账本,回忆与老周从竞争到共患难的往事;河北来的母亲摩挲着山楂罐,说起医生夸34;港城空气养人34;时眼里的泪光。小棠趴在最前排,在画纸背面认真记下每个故事,铅笔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
     网红将这场面剪成短视频《平凡人的史诗》。镜头扫过老陈的工具箱、便利店的算盘、河北人家的山楂罐,最终定格在故事集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纸页间投下桂花状的光斑。
     暮春的黄昏,鸭舌帽男人带着穿卫衣的表弟推门而入。34;我表弟写了首歌。34;他局促地递上乐谱,《雨后的货架》几个字还带着涂改痕迹。年轻人弹唱到34;沙袋垒成城墙,热茶暖透掌心34;时,琴弦突然走了音——那年暴雨中,是老周蹚着齐腰深水帮他抢救货物。台下的便利店老板别过脸去,老周往他手里塞了块桂花糕:34;现在货架不是摆得更满当?34;
     这支歌成了34;拾光34;的保留曲目。文旅局的考察组听完,执意要授34;城市文化地标34;的牌子。思雨搅着蜂蜜水轻笑:34;我们不过是给故事留个落脚的地方。34;
     白露过后,小棠种下的桂树苗已蹿到膝盖高。小姑娘专程从苏州赶来,给树苗系上红绸带:34;就叫39;信任苗39;好不好?34;老周提着铜壶浇水,水珠在夕阳下闪着金光:34;等开花时,用它的桂花做糕,请所有帮过我们的人尝尝。34;
     秋夜渐深,预约系统的提示音此起彼伏。苏州客人想看34;信任苗34;,河北人家捎来新晒的山楂干,渔家女儿说要挂新编的渔网结。思雨望着窗外的树影,忽然明白34;拾光34;早已不止是间酒馆——它是青石板上不灭的渔火,是故事集里泛黄的纸页,是渔网结上缠绕的红绳,将天南地北的陌生人,织成温暖的网。
     秋分这日,34;信任苗34;的枝头突然冒出几个米粒大小的花苞。老周清晨开门时,发现树苗下放着个竹编的小簸箕,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晒干的桂花——是苏州老太太趁夜悄悄放的。簸箕底下压着张纸条:34;清奇庵的老桂今年开得晚,先拿去年的应个景。34;
     思雨捧着桂花正要进屋,却见渔民的女儿风风火火闯进来,马尾辫上还沾着海雾:34;我爸连夜赶制的!34;她抖开件渔网编的小斗篷,网眼间缀着贝壳做的铃铛,34;说是给树苗挡秋寒。34;
    &nb

第189章 渔火与桂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