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桌面上,像一块冷却的灰烬。我合上文件夹,指尖压过新写的代号,纸张边缘微微卷起。窗外风停了,电线不再嗡鸣,整栋楼安静得如同沉入水底。
但我知道,水面之上,已经开始翻涌。
半小时前,我让陆渊送出那份假流程表。他没问后果,只是把纸折好放进内袋,转身时脚步很稳。可越是这样,我越清楚——赵启铭那边,很快就会察觉不对。他们不会容忍一个失控的棋子,更不会放任任何可能泄露的信息流。
我打开系统界面,能量条停在2.6%。不多,但够用一次短时洞察。我闭眼,默念沈珩的名字。
虚拟屏幕浮现,画面断续:他站在走廊拐角,手里拿着排班表复印件,眉头紧锁。下一秒,画面切换成一段文字——【七十二小时内,将收到一封匿名警告信,内容涉及家庭背景】。
我睁开眼,心跳没乱。
他们开始动真格的了。不是针对计划,而是直接瞄准核心成员的家庭。这是恐吓,也是试探,看我们会不会因外部压力自乱阵脚。
我拨通沈珩的号。响了三声,他接起。
“排班表拿到了。”他说,声音压得很低,“但后勤处的人说,最近安保升级,所有变动都要经赵启铭亲自批。”
“你见到老周了吗?”
“见了。他递资料时手在抖。”
我沉默两秒,“别再走侧门。接下来的事,换公开渠道。”
他问:“出事了?”
“还没。”我说,“但他们已经在动。”
电话挂断后,我把系统调至待机状态。锁链与眼睛的图标在视野边缘闪烁,频率比平时快了一倍。这不是错觉,是预警。每当重大命运节点临近,系统都会提前半分钟出现这种反应。
我起身,穿过空教室来到走廊尽头。陆渊约好今晚九点回报消息,现在才七点四十分。我靠墙站着,听见远处传来学生打闹的声音,夹杂着几句模糊的议论。
“……听说了吗?那个改革小组,其实收了校外机构的钱。”
“真的假的?”
“有人看到他们和记者密会,准备把学校丑事全爆出去。”
我脚步一顿。
这些话不该出现。我们从未接触媒体,更别说“收钱”这种指控。这是有目的的散播,用的是最原始却最有效的方式——口耳相传。
我启动系统,消耗0.8%能量,目标锁定走廊尽头那两个说话的学生。
画面闪现:一人手机屏幕亮着,聊天窗口弹出一条未署名的消息,内容正是“改革小组收受黑金”。发送时间是十分钟前。另一人则在五分钟后转发给了三个群聊。
幕后有人在操控信息流。而且手段隐蔽,不用实名账号,只通过私人对话扩散,难以溯源。
我记下那条消息的格式特征——特殊的标点排列和错别字组合,像是刻意设计的标记。
回到旧实验室,我翻出通讯记录本,对照近期所有内部消息的传递路径。果然,有两条外部信息曾以类似方式混入群组讨论,时间点都紧随我们制定新计划之后。
眼线不在我们身边,而在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可能是某个负责打印文件的老师,也可能是常帮学生跑腿的后勤人员。他们不参与决策,却能第一时间知道风吹草动。
我写下几个可能的排查方向,正要合本,手机震动。
陆渊发来消息:“打听到了。有人收到加密短信,内容是‘联署信已截获,勿轻举妄动。发信号码归属地屏蔽,但信号塔定位在行政楼西侧。”
加密短信?不是微信群也不是邮件,是点对点推送。说明对方有独立通讯渠道,甚至可能接入了校园内部网络系统。
我立刻调出行政楼布局图。西侧是电教中心和广播站,平时由技术组管理。而技术组的临时负责人,是孙雅琴的表哥。
线索串上了。
他们不只是想破坏声誉,还想切断我们的发声渠道。一旦广播系统被锁,学生大会上的发言权就彻底落在他们手里。
我重新打开系统,这次锁定孙雅琴。
消耗1.1%能量。
画面模糊,只有一段残影:她站在一间昏暗房间内,手里拿着U盘,对面坐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背景音里传来一句清晰的话——【等他们动手那天,我们反手就能封死所有出口】。
第237章 对手反扑,暗中布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