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1章 升米恩,斗米仇[1/2页]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越自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默默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个士兵的伤,并非来自与草原联军的交锋——蓝玉派出的第一波袭扰小队如同幽灵,依靠精良的装备和突然性,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自身并无折损。
     这伤,是在日常训练中不慎被兵器划伤的。
     但老军医所展示的这套流程:酒精消毒、沸煮器械与敷料、伤口缝合…正是他力排众议,在军中强行推广的新式外伤处理法!
     这大大降低了伤口感染化脓的风险,显着提高了伤兵的存活率和恢复速度!
     他看到旁边另一位年轻些的大夫,正在为一个冻伤了双脚的老农处理。
     同样先用温水(而非冰水或雪)小心清洁,然后用特制的冻疮药膏涂抹,再用干净棉布包裹保暖。
     老农浑浊的眼中满是感激,连连作揖。
     药房里,几个学徒正守着几个大火炉,上面咕嘟咕嘟熬着大锅的汤药,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草药的混合气味。
     有士兵拿着方子来取药,也有百姓带着陶罐来领预防风寒的汤剂。
     整个医馆虽然忙碌,甚至有些嘈杂,却秩序井然。
     大夫们专注而尽责,士兵和百姓眼中虽有病痛带来的愁苦,但更多的是一种“有地方可医”、“有法可治”的安心感。
     这与元末乱世时那种伤病等于死亡的绝望氛围,已是天壤之别。
     朱雄英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表面的秩序上,他锐利的眼神扫过那些排队等候的百姓,观察着他们脸上的细微表情。
     他深知,施政如医人,过犹不及。
     这国营医馆,正是他推行新政、凝聚民心的重要一环,但其中的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他注意到,在诊室门口负责登记和收取诊金药费的是一名神情严肃的老吏。
     老吏面前放着一个木匣,旁边立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清晰地写着诊金和常见汤药的价格——诊金五文,简单包扎十文,缝合伤口三十文,汤药根据方子从五文到五十文不等。价格远低于民间郎中,甚至比药材成本高不了太多,但并非免费。
     一个穿着破旧棉袄、抱着孩子的农妇,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摸出几枚磨得发亮的铜钱,数出十文,递给老吏。
     老吏仔细点清,递给她一个写着号码的木牌。
     农妇接过木牌,紧紧攥在手心,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抱着孩子安静地走到一旁等待。
     她眼中是纯粹的感激和庆幸——这价格,是她咬咬牙能承受的,孩子有救了。
     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城里小贩模样的中年人,手臂上缠着渗血的布条,他交了三十文诊金(缝合费),虽然脸上也带着对花钱的心疼,但更多的是对能“明码标价”处理伤口的信任。
     他低声对旁边同样排队的人嘟囔:“比南街王大夫便宜一半还多!手艺瞧着还更好!值了!”
     然而,朱雄英也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和谐的音符。
     一个穿着不算差、却故意把衣服扯得破旧些的汉子,正对着老吏嚷嚷:
     “军爷!俺这腿疼得走不动道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第361章 升米恩,斗米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