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低声道:34;回程的骆驼要多备些水粮...以后这条路,怕是不好走了。34;说着,不自觉地望了望紫禁城的方向,眼中满是敬畏。
     就连秦淮河上的歌女们都在议论纷纷。
     一个抱着琵琶的姑娘倚在画舫边,轻声唱道:34;亢龙在天威四方...34;才唱了一句就被嬷嬷急忙制止:34;作死啊!这词也是你能唱的?34;
     街角的面摊前,几个退伍的老兵却已经热泪盈眶。他们用粗糙的大碗盛满浊酒,高高举起:
     34;敬39;亢极39;天子!敬我大明!34;酒水洒在满是伤痕的手上,混着泪水滴落尘土。
     此刻的南京城,就像一锅将沸的水,在34;亢极34;二字的催化下,开始泛起无数暗流。
     贩夫走卒看到了希望,书生学子感到了迷茫,异国商旅读出了威胁——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份墨香未干的《大明日报》,和那个即将改变天下格局的年号。
     ...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来到了朱标登基的这一天。
     寅时三刻,奉天殿前已列好全副銮驾。
     朱标身着明黄衮服,在礼官引导下缓步走向太庙,晨露沾湿了他的靴面,却浑然不觉。
     这位即将继位的新君,此刻正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带——这个细微的动作,只有紧随其后的朱雄英看得分明。
     34;父皇...34;朱雄英轻声唤道。
     朱标身形微顿,转头对长子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
     朝阳初升,为他温润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却照不穿眼底那抹深藏的忐忑。三十年的太子生涯,今日终要走到尽头。
     太庙前,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
     老皇帝罕见地穿着全套冕服,九旒冠下的面容比平日更显威严。当朱标行至阶前时,他分明看见父亲扶在鎏金栏杆上的手,正微微颤抖。
     34;儿臣...34;
     34;跪!34;
     随着礼部尚书一声长喝,全套禅位大典正式开始。
     朱标深吸一口气,在太庙前重重跪下。
     这一刻,他忽然想起幼时第一次被父皇抱上马背的情景——那时父皇的手,也是这样稳而有力。
     34;维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初一,皇太子标...34;
     赞礼官浑厚的声音在太庙回荡。
     朱元璋从侍监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玄色绶带在晨风中轻扬。老皇帝的视线扫过玉玺上34;受命于天,既寿永昌34;八个篆字,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在应天登基时的场景。
     那时的大明,还只是个风雨飘摇的新朝。
     34;...谨遵天命,传位于皇太子标!34;
     当朱元璋将二十五斤重的玉玺递出时,朱标明显感觉到父亲的手突然收紧了一瞬。抬首望去,冕旒遮掩下,父皇的眼角似有晶亮闪过。这一瞥,让他心头微热。
     辰时正,奉天殿前钟鼓齐鸣。
     朱标踏着丹陛中道的九龙浮雕缓缓而上,衮服上的十二章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阶下百官屏息,只见新君在最后三级台阶时,脚步几不可察地滞了滞——那里正是当年他第一次随父王上朝时绊倒的地方。
    喜欢。
  

第312章 受命于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