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金碧辉煌。
朱元璋高踞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中群臣。
朱标与朱雄英一左一右侍立御阶之下,太子温润如玉,皇孙英气逼人。
殿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三品以上大员皆着朝服,正在为太子继位后的年号展开激烈辩论。
殿中铜鹤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却掩不住这愈演愈烈的争论。
翰林院学士刘三吾手持玉笏,颤巍巍地出列:
34;陛下,老臣以为...34;他花白的胡须随着激动的语气不住抖动,34;太子殿下当时时以39;守成39;为念。洪武陛下开创的基业已臻鼎盛,新朝当时时以39;温良恭俭39;为要...34;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李原名已抢步上前:
34;刘公此言差矣!34;他高举笏板,声音洪亮,34;《周易》有云:39;穷则变,变则通39;。臣以为当用39;永熙39;二字——34;说着伸出两指,34;39;永39;表国祚绵长,39;熙39;取《诗经》39;於缉熙39;之意,既承洪武之烈,又开文治新篇!34;
34;李大人此言大谬!34;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德文突然高声打断,他双目圆睁,手中奏折被捏得咯吱作响,34;新君以仁德着称,当以39;宣德39;为号!34;
他转向御座,深深一揖,34;《尚书》云39;德懋懋官39;,正合殿下以德化民之志!34;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几位年轻官员交头接耳,老臣们则摇头晃脑地品评着这几个年号。
工部尚书秦逵站在队列中,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偷眼望向御阶下的朱标,却见太子依旧神色平和,面带温润如玉的微笑,仿佛这场激烈的争论与他毫无关系。
34;诸位且听我一言!34;秘书部秘书长练子宁突然朗声道,他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殿中顿时安静了几分。
他缓步走到殿中央,手中象牙笏板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34;《论语》有云:39;泰而不骄39;。臣以为39;景泰39;最佳——34;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道:34;39;景39;者,大明也;39;泰39;者,安泰也。既昭示国运昌隆,又暗合殿下宽仁之德!34;
34;练大人此言差矣!34;
兵部尚书沈溍闻言突然出列,铠甲铿锵作响。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声如洪钟:34;新朝当时时以武备为念!北元余孽未清,倭寇屡犯海疆...34;他抱拳向朱元璋行礼,34;臣提议用39;弘武39;,以彰我大明武德!34;
34;荒谬!34;刘三吾气得白须直颤,手中玉笏差点脱手,34;太子殿下以仁德治天下,岂能...34;
殿中顿时吵作一团。
文官们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宽大的衣袖随着激烈的动作不停摆动;
武将们大多不通经义,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干着急,不时发出不满的冷哼。
六部尚书各执一词,九卿大臣互不相让。
有人引用《尚书》,有人背诵《论语》,更有人搬出《春秋》为证。
殿中声浪越来越高,几位年迈的大臣不得不捂住耳朵,侍立在侧的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这片混乱中,朱雄英微微侧首
第309章 年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