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流出:34;何时该放?34;最后将茶水匀入三个空杯:34;如何分配?34;
三人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
34;户部真正的精髓,在于39;调控39;二字。34;
朱雄英的声音沉稳有力,34;譬如江南水患,该拨多少赈灾银?多则浪费,少则民乱。”
“又比如边关军饷,何时发?发多少?以何种形式发?这些都关乎国运。34;
34;前几年,北方三省的收支中,太原府税粮比往年少了三成,表面看是灾荒所致,实则是当地豪强隐匿田产。”
“若非户部新制的39;鱼鳞图册39;,这等猫腻如何察觉?34;
解缙恍然大悟:34;所以殿下推行39;一条鞭法39;,是要让税赋...34;
34;不错。34;朱雄英点头,34;统一折银征收,既方便百姓,又杜绝了中间盘剥,但这需要户部制定详尽的折算标准——每石米折银几何?每匹绢又当几何?各地物价不同,如何平衡?34;
“这又需要户部的人进行预算决算。”
杨荣已经掏出炭笔在纸上疾书,突然抬头问道:
34;那39;预算决算39;是何意?34;
34;问得好。34;朱雄英眼中闪过赞许,34;譬如修建一座桥,工部计算用料,户部则要统筹:今年能拨多少银?分几期拨付?若遇战事需挪用,又当如何调整?34;
他指向窗外隐约可见的工地,34;你们看到的是一座桥,背后却是整个大明的财政调度。34;
王贞仪突然轻呼:
34;我明白了!就像我设计发明,不仅要考虑单个零件,更要统筹整个系统的协调运作!34;
34;正是此理。34;朱雄英微笑,34;户部就是大明的39;调节器39;,丰年储粮,荒年放赈;战事加税,太平减赋。何时该铸新币,何时该回收宝钞...这些决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34;
解缙已是满脸震撼:34;如此说来,户部实乃...34;
34;经济命脉。34;朱雄英接过话头,34;所以孤说,工部造的是实物,户部铸的却是国本。”
“二者缺一不可。34;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杨荣,34;现在,你还觉得户部只是拨弄数字吗?34;
杨荣手中的炭笔34;啪34;地掉在桌上。年轻的算学生此刻才真正明白,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跳动的是整个帝国的脉搏。
猛地站起身,衣袖带翻了面前的茶盏也浑然不觉。
褐色的茶汤在桌面上蜿蜒流淌,浸湿了他方才演算的草稿纸,墨迹渐渐晕染开来。
34;殿下!34;他双手撑在桌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34;学生想学这些!求殿下教我!34;
朱雄英看着年轻人眼中燃烧的求知欲,不禁莞尔。他伸手将倾倒的茶盏扶正,又从袖中取出素白的手帕,轻轻擦拭着桌上流淌的茶水。
34;阿荣啊...34;朱雄英慢条斯理地叠好手帕,34;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急不得。34;
他指了指桌上被茶水晕染的算式,34;就像你这道桥梁承重计算,若是贪多求快,结果会如何?34;
杨荣低头看着模糊的墨迹,顿时语塞。
喜欢。
第262章 财政的重要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