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的狠辣再一次刷新众人对他的印象。
     但对于朱雄英来说,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为了自己心中的那高悬已久的大石头,也为了那些在另外一个时空受尽折磨的同胞。
     徐达低头沉默不言,作为一个武将,听从命令已经深入他的灵魂,上头让干什么,尽管心中不理解,不赞同,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完成。
     一旁的李善长就不同了,作为文官之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儒家的思想贯穿其一生。
     不管是他的政治理念、治国实践,都与儒家主张仁政、忠君礼治的思想高度一致。
     他并非方孝孺那种顽固不化的腐儒。
     但不代表他没有底线。
     朱雄英的这番计划若真实行下去,必定会将他自己推向深渊。
     若是朱雄英此后沉沦于这种灭族带来的征服感了,这对大明来说会是场灾难,整个大明将长期深陷泥潭之中,后人想要挣脱谈何容易?
     打个比方:从一开始的杀光贵族来说,大明的士兵的敌人从来都是同样作为士兵的人,偶尔会和劫匪、强盗战斗。
     他们的屠刀从来没有伸向过平民百姓,甚至是襁褓婴儿。
     这会对士兵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
     轻者无法再持枪上阵,重者陷入杀戮的快感,被杀戮控制,成为一个见人就杀的疯子。
     老朱在胡惟庸案中杀了不少人,但那些都是锦衣卫和刑部的人动的手,他们本就是一帮侩子手,心中早已非常人。
     再说后期看管那些数量极大,且民怨滔天的百姓,难道不需要人手吗?
     寻常人也不行,必须是强大且装备精良的军队镇压才行。
     这都是极为消耗国力之事。
     若是日后见到一个国家就行如此灭国灭族之事,以后大明军队啥也别干了,天天就守着这些战败国的百姓就行了。
     没了军队的威慑,一个国家内部就会开始出现矛盾,从而四处战火,民不聊生。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
     “殿下,臣反对此举。”
     他微微躬身,目光直视朱雄英,语气中带着恳切与劝诫:
     “殿下,灭族之举,虽能一时震慑敌国,但后患无穷。自古以来,仁者方能得天下,暴虐者虽能逞一时之威,却难逃历史的审判。殿下今日若行此极端之事,不仅会令天下人寒心,更会让我大明陷入无尽的泥潭之中。”
     他顿了顿,继续道:“殿下,士兵们虽勇猛善战,但他们的刀从未对准过无辜的妇孺。”
     “若让他们行此灭族之举,恐怕会让他们身心俱损,轻者失去战斗之力,重者沉沦于杀戮之中,成为只知屠戮的野兽。此非我大明之福,更非殿下之愿。”
     李善长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一丝急切:“殿下,灭族易,治国难。若日后我大明每征服一国,便行此灭族之举,那我们的军队将疲于镇压,国力将消耗殆尽。”
     “届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殿下所追求的大业,又将如何实现?”
     他深深一拜,语气中带着最后的恳求:
   

第85章 不需要理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