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刚过,临江的天空被一层灰蒙蒙的色调所笼罩,仿佛预示着冬季的寒冷与沉寂。
上午九点,江春生怀着期待的心情,骑车前往县文化馆,去找三日前电大松江分校临江教学点的李老师领课本。
江春生到达文化馆后,顺利地在206找到了李老师。
今天还有五六个人在报名。
江春生想早点回去,觉得没有必要排队,趁李老师忙碌的空档,拿出报名收据说明来意,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递给他一大捆工民建专业的课本。江春生接过这沉甸甸的一捆书,心中涌起一股对知识的渴望。
李老师又详细地向江春生介绍了工民建专业的课程设置。他告诉江春生,工民建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将分三个学年学完,而现在发给他的这些书,仅仅是第一学年需要学习的课程。
李老师还特别再次提到,每个学年将会有两次考试,时间分别是每年的1月和6月。在毕业前,还会有综合的毕业考试以及毕业设计答辩等重要环节。江春生认真地听着李老师的讲解,不时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最后,李老师递给江春生一张面授时间明细表,上面清晰地列出了各个课程的面授时间安排。江春生仔细地看了看这张明细表,心中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江春生抱着这一大捆沉甸甸的书本,心情愉悦地离开了文化馆,返回工程队。
这些书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他追求梦想的工具,他决心要在工民建专业的学习中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午在食堂吃过午饭的江春生,回到办公室,拿出一本《高等数学》学习起来,刚刚学了不到十分钟,钱队长来了。
34;江春生啊,后面两排房子刚分配完。走!我们去各家看看他们住的是否习惯,有不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还有哪几家没有搬来。34;钱队长说着,走到办公室北面的窗户前,朝后面看了一眼,回身见江春生已经站在办公桌边等他了。
“走吧!”钱队长走出办公室。
“好!”江春生跟在钱队长身后,把身上敞开的灰白色风衣裹紧了一下。
两人穿过南边院子和北边租用地院子隔离围墙上开出的宽大通道,朝东北侧新建的两排家属区走去。
钱队长带着江春生直接走到最东头的老金家门口。
门是敞开的,钱队长看看屋内,微笑着敲响了黄色木门。
很快,老金的老伴张妈从里屋里走了出来,她的身上还围着一个洗的已经有些泛白的灰色围裙,
见到门口的钱队长和江春生,张妈满脸堆笑,一脸的皱纹变得更深:34;哎呀呀,钱队长来啦!快进来坐!34;她一边邀请两人进屋,一边朝里屋喊:“老金!钱队长来了!还有小江。”
屋子摆着几样简单的旧家具,收拾得干净利落。墙上挂着几张黑白照片,最大的一张是全家福,老金和张妈坐在中间,两边和身后围着六个孩子按高矮顺序排开,只有一个是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靠墙的木桌上摆着一台崭新的红灯牌收音机,旁边是几个白色的搪瓷缸子。
老金从另一个房间出来。手上还拿着一把老虎钳:34;老钱,小江,快请坐。34;
钱队长点点头,在靠墙边用大纱罩扣着几碗剩菜的大方桌旁坐下,34;怎么样,这房子住得还习惯吗?34;
江春生在钱队长边上的旧竹椅子上坐下来,老金则是坐在了大方桌的另一边。
34;比乡下强多啦!34;张妈抢着说,给两人倒了热茶,“你不知道,以前在村里的那个老房子,老金又经常不在家,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叫他修一下都不知道要说多少次。像伸冤。”
江春生环顾四周,注意到墙角堆着几个编织袋,里面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刚从农村带来的家当,还没有来的及收拾。
34;怎么样?孩子们都安顿好了?34;钱队长啜了口茶看着老金问道。
老金刚要开口,站在一旁的张妈抢过话头,“钱队长,现在就是老五老六叫人操心。”她掰着手指数起来:34;老大部队转业去了深圳,在一个什么区的财政局工作,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就没回来过;老二也娶了媳妇,一起在村里种地;老三在邻县一家造纸厂当科长,还没有成家;老四嫁给了本村村长的儿子,也在老家种地;现在就剩老五和老六跟着我们。34;
老金插话道:34;老五今年十八了,初中毕业一直没个正经活干,整天在晃悠......这不,中午饭都没有回来吃,和老刘的刘平不知道跑哪里野去了。34;
钱队长放下茶杯:34;我正想说这事呢。修理班的老杨师傅是专修柴油机好手,技术很高。缺个徒弟。老五要是愿意,下周一就让他去报到,先作为工程队的临时工,等以后有机会的就给他转正,男孩子可不能让他在社会上飘啊!尤其是刚从农村进城的孩子,见到什么都新鲜。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34;哎呀!谁说不是呢,我都觉得新鲜呢,还不说孩子。能给老五安排工作那可太好了!34;她激动地搓着手,34;老五从小就喜欢瞎捣鼓机器,家里的收音机都给他折腾坏了,这不,老金前天才买回来一个新的!34;
34;老金,那就这么定了。没问题吧
第93章 替老金老刘解决后顾之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