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没法搞豪华实验室,铁柱的方案是——半地下式简易棚+防晒网+可移动苗床。
地基:先挖深30厘米,铺一层防渗膜(防止水分下渗),再回填改良土(沙+腐熟牛羊粪+保水剂),压实后形成地面。
棚架:用钢管和骆驼刺枝条搭成拱形骨架,覆盖双层遮阳网(上层挡紫外线,下层保湿)。
防风墙:用编织袋装满沙,垒成半米高的矮墙,围在棚子西北侧。
清晨五点的塔克拉玛干,东方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铁柱就已经带着二十多个牧民在选址处忙活开了。他脱掉外套系在腰间,露出晒得黝黑的胳膊,手里的铁锹在沙地上划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
34;咱们先挖地基,长12米,宽6米,深30公分!34;铁柱用蹩脚的维吾尔语夹杂着手势比划着。买买提的儿子阿迪力立刻用母语向其他人翻译,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议论声。
34;30公分太浅了吧?34;曾经做过泥瓦匠的哈桑蹲下身抓了把沙子,34;这鬼地方的风能把整个棚子掀上天。34;
铁柱咧嘴一笑,从背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到画满草图的那页:34;看,这是半地下式结构。地下30公分,地上再起1米5,既防风又保温。34;他指了指草图边缘的防风墙设计,34;而且我们还要在西北面垒沙袋墙。34;
十几个精壮的牧民汉子立刻分成三组。第一组拿着坎土曼(维吾尔族传统农具)开始挖掘,第二组负责用柳条筐运送挖出的沙土,第三组则跟着铁柱铺设防渗膜。沙漠的清晨虽然凉爽,但才干了半小时,每个人的后背都渗出了汗碱。
34;停!停!34;铁柱突然喊住正在铺膜的牧民。他蹲下身,仔细检查刚铺好的膜面:34;热合接缝要重叠20公分,不然水分会从接缝处渗走。34;说着掏出随身携带的焊枪,示范如何将两片膜的边缘热熔粘合。古丽好奇地凑过来,铁柱就手把手教她掌握温度和移动速度。
到了正午,毒辣的太阳直射下来,铁柱让大家躲到刚挖好的基坑里休息。他从工具包里掏出个温度计,往沙地上一插——72℃。34;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半地下结构了吧?34;他擦了把脸上的汗,34;地下的温度至少比地面低20度。34;
下午的工作更加精细。铁柱带着哈桑用水平仪校准基坑底部,确保整个地基保持水平。然后指挥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搬运改良土——这是用三车沙土、两车腐熟羊粪和五袋保水剂混合而成的34;秘方34;。
34;铺土要分层!34;铁柱跪在地基里,亲自示范如何将改良土铺成15公分厚的均匀层,34;每铺一层就用夯锤压实,就像这样!34;他肌肉虬结的手臂抡起石夯,在阳光下划出有力的弧线。牧民们有样学样,很快整个地基就变成了平整坚实的苗床。
第二天清晨,钢管和遮阳网运到了。铁柱把钢管弯成弧形时,牧民们都看呆了——这个看似憨厚的汉子居然有这么好的手艺。原来他在三亚时就经常帮农科院搭建简易大棚。
34;注意弧度!
第285章 绿色征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