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农展馆会议中心的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
     这次日本的闹出动静比较大,有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群众,打着维护本国利益,设计不该被无良剽窃,民众已经在街上游行很多天了。
     也有很多国家都在等待中方如何回应。方稷拄着拐杖缓步走上台时,全场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
     34;各位媒体朋友,感谢关注39;惠民一号39;事件。34;方稷的声音沉稳有力,他身后的大屏幕亮起,投影展示出一张泛黄的设计草图,34;这是我在三亚育种基地画的第一版构思。34;
     随着他的讲述,屏幕上的图片不断切换:铁柱在田间调试样机的照片、冯知微记录的实验数据、每一次改良的详细图纸......时间线清晰得不容辩驳。
     当播放到德国专家沃尔特教授的连线时,会场鸦雀无声。
     这位享誉国际的机械专家:34;作为第三方鉴定人,我必须指出日本媒体的指控毫无根据。中国团队使用的弹性拨片结构,与日本专利的齿轮传动完全是两种技术路线。34;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协会发布了一份87页的技术白皮书。这份由李春旭教授主笔的报告,用三维建模、应力分析和田间试验数据,将34;惠民一号34;的每一个创新点都剖析得明明白白。
     日本媒体修改时间、操作记录一目了然。报告最后写道:34;我们理解商业竞争,但科学不容玷污。中国农机人用三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路,靠的是实验室里的不眠之夜,是田间地头的汗水结晶。34;
     这场记者会的效果立竿见影。
     次日,德国《机械制造》杂志发表评论:34;中国团队用完整的技术谱系证明了自己的原创性,这场争端应该给全球农机行业敲响警钟,技术竞争要靠创新,而不是抹黑。34;
     日本农业协会的几位元老也联名发声,批评部分媒体34;损害行业信誉34;。更戏剧性的是,大和精工的股价因此事暴跌,佐藤健一郎被调离研发部门。
     回到三亚育种基地,团队召开了总结会。铁柱兴奋地挥舞着报纸:34;老师,咱们这下可算扬眉吐气了!证据这么充足,简直是啪啪打脸他们。34;
     方稷却看着窗外的试验田出神:34;舆论战赢了,但真正的较量在田间。39;惠民二号39;的研发该提速了。34;
     冯知微翻开崭新的笔记本:34;老师,我已经整理了二十七条改进建议。34;
     李春旭笑着递过一份名单:3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程师们都想参与后续研发。34;
     当中国农业机械协会的声明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反响时,日本国内也掀起了一场关于科研伦理的激烈讨论。
     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农业机械协会副会长、德高望重的田中耕一郎教授率先站了出来。
     这位七旬老人在《日本农业新闻》上发表署名文章,标题直截了当:《请停止这种损害日本科技声誉的行为》。
     文中写道:34;作为一名从事农机研究五十年的

第226章 舆论反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