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冯知微站在医生办公室里,手指紧紧攥着病历本的边缘。X光片被夹在灯箱上,惨白的光线将那些触目惊心的病变照得无所遁形,方稷的膝关节软骨几乎磨损殆尽,胫骨平台边缘参差不齐,像被虫蛀过的木头。
     34;这种情况,至少忍痛两年以上了。34;医生敲了敲片子,34;去年冬天在雪地里工作,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4;
     冯知微的喉咙发紧。
     她突然想起去年腊月,本溪试验田的大雪没过了膝盖。方稷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说是要34;再核对一遍数据34;。现在她才明白,他是不想让人看见自己拄着树枝,在雪地里艰难挪动的样子。
     34;以后必须远离湿冷环境。34;医生斩钉截铁地说,34;最好是去南方疗养,三亚就不错。你们三亚不就有育种基地吗?34;
     回到病房,冯知微还没开口,铁柱已经抢着说:34;老师,我们都商量好了!以后您就在北京实验室指导工作,如果一定要下到田里,就只能去三亚育种基地!34;
     方稷正在批改论文的手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圆点。他摘下眼镜擦了擦,突然问:34;本溪的老崔他们,能去三亚种地吗?34;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34;我当然可以躲去暖和的地方。34;方稷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每个人心上,34;但那些在盐碱地里刨食吃的乡亲们,他们能躲到哪去?34;
     冯知微的视线模糊了。她想起张婶儿生满冻疮的手,想起老崔走路时一瘸一拐的背影,想起村里那些趴在炕上熬冬的老人家。
     34;老师!您还记得郑老蔫吗?34;他的声音嘶哑得吓人,34;那年他肺痨咳血,您硬是把他从试验田撵去三亚养病,说39;冬星小麦缺了谁都能继续,人没了就真没了39;!还是我爹跟着去的三亚,您都忘了吗?34;
     病房里瞬间安静得可怕。方稷张了张嘴,却被铁柱抢过话头。
     34;现在轮到您了,怎么您的命就突然不值钱了?34;铁柱的眼泪大颗大颗砸在病床上,34;您常跟我们说,中国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要的是传承的接棒人!34;他猛地拽过冯知微,34;知微、林向荣、苏丹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林向荣的抗病育种论文都登上《中国科学》了!苏丹的盐碱改良法被农业部重点推广!我们就是您要的接棒人啊!34;
     方稷的手指无意识地喉结上下滚动。铁柱扑通一声跪在病床前,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老师消瘦的手腕:34;您总不放心我们单独挑大梁,可您想想,要是没有郑老蔫去养病,哪有后来的他去云南踩回来的野生小麦?34;他的声音突然软下来,带着哭腔,34;老师,您得给我们机会成长啊......不是你总开玩笑说,走到最后的人,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吗?34;
     冯知微悄悄背过身去抹眼泪。她看见阳光透过铁柱指缝间的老茧,在雪白的床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是和老师手上如出一辙的,常年做实验留下的痕迹。
     34;东北的盐碱地我们能跑,河南的旱情我们能扛,甘肃的风沙我们也能顶。34;铁柱把额头抵在老师手背上,34;但您得在,得在实验室里等着我们回来汇报,得在电话那头给我们支招,得在......34;他的声音哽住了,34;得在我们撑不住的时候,有一个背后的擎天一柱,我们才能不怕的往前闯啊......34;
     方稷他想起,自己也是这样担心郑怀山,求他一定要保重身体。历史的轮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清晰,又如此温暖。
     34;臭小子......34;他揉了揉铁柱扎手的板寸头,声音哑得不成样子,34;都会拿我的话堵我了......34;
     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像是要把这些年的疲惫都吐出来。
     34;好,等这腿能下地了,我就去三亚。34;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发红,34;不过你们得答应我......34;
     34;您放心!34;铁柱高兴得差点把病房的暖水瓶打翻,被护士瞪了一眼后,挠着头嘿

第219章 回旋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