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知微站在试验站的土样架前,眉头紧锁。架子上摆着从淅川不同村落采集的十几份土样,在同样的检测试剂中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颜色反应。
34;方老师,咱们的比色卡也许会出现39;水土不服39;。34;她推了推眼镜,指着两瓶并排的试剂王楼村的土样呈现标准的棕黄色,而杨家村的样本却泛着异常的蓝绿色。
方稷立即召集全员开会。煤油灯下,冯知微在黑板上画出淅川地形图:34;咱们县有五种典型土壤:黑土、沙壤、黄胶泥、沼泽土、砾石土。现有比色卡只适配黑土区。34;她掰着手指列举差异:34;沙壤保肥差,黄胶泥板结,沼泽土过酸...34;
铁柱挠着头插话:34;这不就跟做衣裳似的?得量体裁衣?34;
34;正是!34;冯知微眼睛一亮,34;我建议先做五套地域版比色卡。34;她展开方案:
采样攻坚:分五组采集典型土样,每处取耕作层、心土层
试剂改良:调整显色剂浓度,增加铝/锰等特殊离子检测
验证测试:在各类土壤区设立对照田
冯知微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方稷的重视。试验站的煤油灯亮了一整夜,会议桌上的地图铺展开来,红蓝铅笔圈出了淅川县内五个典型区域:
李家村黑土区(试验站所在地,腐殖质丰富)
河套沙壤区(临近丹江口,砂质土壤)
岗坡黄胶泥区(黏重板结,pH值偏高)
洼地沼泽土区(排水不良,有机质过剩)
丘陵砾石区(土层浅薄,矿物质含量高)
34;记住!34;冯知微给每个队长分发记录表,34;每个采样点要取020cm耕作层的土样,避开田埂和粪堆。34;
冯知微把五套采样工具分发完毕,五支小分队将自行车后座绑了个木箱,里面整齐码放着采样袋、铁锹和标签。如同离弦之箭,朝着不同方向疾驰而去。
黑土分队由方稷亲自带队,直奔李家村腹地。黑油油的土壤在晨光中泛着光泽,方稷单膝跪地,军用铁锹34;嚓34;地切入土层。他按冯知微教的三层取样法:先刮去表层残茬,再取20厘米耕作层,最后用竹筒取心土样本。黑土特有的腐殖质气息扑面而来,方稷的笔记本上很快记满34;团粒结构明显蚯蚓活动频繁34;等字样。
沙壤分队的铁柱已经赤脚踏进河套区的麦田。这里的土壤在指间流动如砂糖,他特意换了细孔筛子,还是漏掉不少沙粒。34;得用这个!34;同行的老农递来绢布做的筛网,终于保住珍贵的粉沙层样本。铁柱突然发现某处根系特别发达,立即插上标记旗——这里要单独取样。
黄胶泥分队的董为民正对着岗坡上的硬土发愁。老把式抡起镐头,黄土块却只留下道白印。34;等着!34;他跑回村里借来泼水的老办法,等水分浸润后再下锹。取出的土柱棱角分明,断面闪着胶质的光泽,老董赶紧用油纸包好——这种土见风就板
第196章 一方水土一方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