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收割前最后一周,整个试验站像上了发条。
     林向荣和苏丹带着最新数据,天天往北京打电话。
     冯知微守着成分分析仪,记录着麦粒每一天的变化。
     铁柱带着农机队,把联合收割机检查了又检查。董为民更绝,直接搬了张行军床睡在仓库,说是要守着种子库。
     几个守田的大爷兢兢业业的看着地。
     周部长快收麦子前又来了一趟,试验站破例开了瓶西凤酒。
     34;同志们,34;老人家举着搪瓷缸,声音有些哽咽,34;你们这是给中国小麦打了个漂亮仗啊!34;
     月光下,即将丰收的麦田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着老人的话。方稷望向窗外,看见铁柱正偷偷给收割机系红绸带,那认真的模样,像是在给待嫁的闺女梳妆打扮。
     夜风送来阵阵麦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片麦田的丰收,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而此刻,他们就像田里那些饱满的麦穗,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终于要迎来最灿烂的阳光。
     《民声日报》的记者小王就扛着相机蹲在了麦田里。他原本只是来做篇普通农业报道,可当联合收割机开进田里的那一刻,职业敏感让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大新闻,我们农业强国的重要里程碑,不光满足于亩产数量,更是关注亩产质量。
     34;方研究员!看这边!34;小王激动地拍下金色麦浪中收割机作业的壮观场面,34;这组照片绝对能上头版!34;
     大家也都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采访能够意外走红。
     三天后,报纸头版通栏标题《中国小麦品质革命:蛋白质含量突破14%》,配图是乡亲在麦堆上开怀大笑的特写。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民声日报》英文版转载后,德国《农业科技》杂志居然打来了越洋电话。
     34;方先生!34;电话那头带着浓重德国口音的英语,34;我们对您培育的39;三叶突变体39;非常感兴趣,能否提供些种子样本?34;
     冯知微接的电话,差点把听筒摔了。她结结巴巴地用蹩脚英语应付完,转头就冲进实验室:34;方老师!德国人要买我们的麦种!34;
     德国有所动作,当消息传到粮油公司时,孙总正在开会。秘书慌慌张张闯进来,举着刚收到的传真:34;德国贝克尔集团询价,首批就要200吨!34;
     会议室瞬间炸了锅。孙总愣了几秒,突然拍桌大笑:34;好!好!老子这次赌对了!34;他抓起外套就往外冲,34;不过这可不能给他们,咱们包下的麦子,已经一大半被杜康酒业收购了。34;
     路上,孙总摸着下巴直冒冷汗。半年前他批那二十万科研经费时,董事会有些人还想罢免自己说自己34;拿钱打水漂34;。现在倒好,光国内的订单直接把公司忙疯了。
     试验站的电话从此没消停过。
     庆功宴摆在晒谷场上,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了,大家都是这场丰收的主人。
     孙总喝得满脸通红,举着酒杯搂住方稷肩膀:34;老方啊,当初周部长跟我说这是块宝,我还不信...34;他打了个酒嗝,34;现在想想,我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就是信了你!34;
     铁柱正给外国记者演示传统打麦方法,一扬木锨,金黄的麦粒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闪光灯亮成一片,他黝黑的脸上写满自豪。
     董为民蹲在角落,笑眯眯地抽着旱烟。冯知微跑来告诉他,农科院决定在试验站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了。老人家的烟袋锅子34;啪嗒34;掉在地上,半晌才憋出

第194章 秋收回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