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北京农科院的红砖小楼还笼罩在薄雾中,周部长的办公室却已经亮起了灯。
34;部长,方稷同志从李家村试验站发来的传真。34;秘书小陈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将一叠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34;说是关于优质高产小麦的后续研究计划。34;
周部长摘下老花镜擦了擦,翻开文件,首页用加粗字体写着《关于三叶突变体小麦的扩大培育方案》。
文件翻到第三页时,周部长突然神情重视。他盯着那组数据反复确认:三叶突变体第三代,蛋白质含量稳定在14.2%,亩产预估突破800斤......
34;小陈!34;周部长一把抓起电话,34;马上通知育种、栽培、土肥几个所的管理过来,九点开会!不,八点半!34;
八点二十五分,农科院第三会议室已经座无虚席。投影仪嗡嗡作响,墙上挂着方稷传真来的手绘生长曲线图,那是冯知微熬了两个通宵绘制的,边角还沾着些许麦芒。
34;同志们,看看这个。34;周部长敲了敲激光笔,投影幕布上显出几张照片:是实验室里用算盘计算基因序列。
栽培所的王所长扶了扶眼镜:34;这个三叶性状确实罕见,但推广风险是不是存在?34;
34;风险?34;周部长手点着桌子,34;我们的专家检测过了,粮油公司敢投资,难道农科院这边要掉链子吗?!34;
会议室顿时议论纷纷。
34;不仅仅是钱的问题。34;周部长抬手示意安静,指着传真最后一页的铅笔草图,那是方稷画的来年育种基地规划图,34;方稷同志提出,希望把李家村建成育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五个公社。34;
周部长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34;同志们,相互传阅一下,看看这个。34;他拿起传真最后一页,上面是方稷用铅笔绘制的来年育种基地规划草图。
图纸虽然简陋,但每一处标记都清晰可见,试验田、育种棚、种子库、培训教室,甚至还有一条通往周边五个公社的示范路线。
34;方稷同志不仅考虑到了眼前的育种工作,更着眼于长远发展。34;周部长走到投影幕布前,教鞭在草图上移动,34;他计划以李家村为中心,建立辐射周边五个公社的育种示范。34;
刘院士突然站起身来:34;这个规划很有远见!如果能形成规模效应,对我们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大有帮助。34;他翻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34;我们可以考虑在李家村设立一个收购点。34;
李处长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着图纸上的预算部分:34;按照这个规划,前期投入可不小啊。34;他指着图纸边缘的计算公式,34;光是育种棚的建设就要......34;
34;但是回报更大。34;栽培所的张所长打断道,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34;技术培训区34;,34;方稷同志这是要培养一批懂技术的农民骨干,这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况且这几年方稷培养的农业技术员下乡还少吗?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好。34;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略显粗糙的铅笔草图上。
周部长环视
第191章 示范基地的蓝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