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都出不了一粒有用的。34;
     34;那咱们往哪个方向研究改善品种呢?34;
     方稷沉思片刻,突然说:34;我有个折中的方案。咱们可以采取三步走...34;
     第一步:种质资源筛选
     第二天一早,试验站里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麦种。有从农科院引种的优质麦,有本地老农珍藏的土种,甚至还有冯知微托同学从西北带来的特殊品种。
     34;这个39;蓝粒麦39;很有意思。34;方稷拿起一穗泛着蓝光的麦子,34;山东农科所培育的,富含花青素,虽然产量低,但营养价值很高。34;
     董为民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小布包:34;这是我当年在农校时收集的39;铁秆麦39;,秆子硬得能扎手,抗倒伏一流。34;
     第二步:杂交组合设计
     冯知微在黑板前写写画画:34;我建议设计三组杂交。A组以高产为基础,导入优质基因;B组以优质为基础,导入高产基因;C组...34;她顿了顿,34;尝试远缘杂交,比如把这个蓝粒麦和抗旱3号结合。34;
     34;远缘杂交?34;铁柱瞪大眼睛,34;那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34;
     34;恰恰相反。34;方稷笑了,34;有时候亲缘关系越远,越能产生突破性的变异。就像...34;他看了眼窗外的田野,34;就像不同思想碰撞才能产生新火花。34;
     第三步:田间精细管理
     孙兴华提出了个大胆的想法:34;既然肥力影响品质,咱们为什么不搞个39;精准施肥39;试验?34;他展开一张田块划分图,34;把试验田分成九宫格,每个格子用不同的施肥方案。34;
     34;这个工作量...34;董为民咂舌。
     34;值得一试。34;方稷已经拿起铁锹,34;走,现在就去划区。铁柱,你去把咱们的农家肥、化肥、还有新到的微量元素肥料都准备好。34;
     冯知微提议建立完整的品质评价体系,不仅要测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还要检测面筋强度、淀粉特性等指标。
     孙兴华调侃她这是要把试验田变成实验室,但还是连夜去县里借来了简易的检测设备。
     煤油灯下,几个人围坐在试验桌前,桌上摊满了麦穗和资料。
     冯知微指着检测数据:“奇怪,同样的品种,南头地块的蛋白质含量比北头高了0.8%。”
     董为民眯眼看了看记录本:“南头施的是农家肥,北头用的是化肥。”
     “肥力差异会影响品质?”孙兴华凑过来。
     方稷若有所思:“我在文献上看过,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确实能提升小麦的蛋白质合成。”他突然站起身,“咱们明天开始,做一组对比试验!”
     铁柱有些激动:“哎呀,有点压力,有点兴奋,不知道咋说!”
     方稷却笑了:“这是好事。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他看向窗外的麦田,“不仅要让乡亲们吃饱,还要让他们吃好,这才是咱们农业科研人的本分。”
    喜欢。
  

第185章 从高产到优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