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论文要写在大地上[1/2页]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微笑小油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稷回到淅川农技站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他刚推开实验室的铁门,就看见张铁柱正跪在地上擦拭仪器,冯知微和几个技术员在核对数据,所有人都穿着素白的实验服,胸前别着小小的白花。
     34;方老师!34;张铁柱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抹布掉在地上。他嘴唇颤抖着,递上一份快递文件:34;这是...这是北京刚寄来的,林向荣和苏丹整理的高老遗作...34;
     方稷接过文件,里面是高老最后的研究笔记复印件,扉页上林向荣用红笔标注:34;已按高老原始数据复验完毕,详见附件。34;苏丹的娟秀字迹在一旁补充:34;细胞切片结果支持高老假设。34;
     实验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雨滴声。
     林向荣发来的电报中,表示把高老留下的所有样本都重新检测了,北京那边的数据整理的差不多了,林向荣和苏丹申请来淅川。
     方稷让孙兴华直接去打电话告诉林向荣和苏丹,34;兴华和向荣苏丹说,让他们留在部里继续分析。高老最在意的不是形式,是把研究做完。34;
     方稷翻开高老的笔记。张铁柱凑过来,指着一段潦草的字迹:34;高老最后写的这个骤旱刺激阈值,我们是不是...34;
     34;今天就验证。34;方稷已经脱下外套,34;铁柱,去准备试验田;知微,重新校准仪器。34;
     接下来的日子,淅川与北京两地联动。
     每天上午,林向荣都会准时发来北京实验室的检测报告;苏丹则通过新安装的电话专线,与冯知微讨论细胞层面的发现。
     张铁柱带着老乡们起早贪黑地在试验田里记录数据,裤腿上沾着泥巴好像就没洗干净过。
     有个暴雨夜,方稷正在和北京通话,突然听见试验田方向传来喊声。他冲出去,看见张铁柱自己一个人冒着大雨在保护样本。
     34;不要命了?!34;方稷在雨中怒吼。
     张铁柱抹了把脸,固执地不说话。
     第二天,张铁柱高烧39度,却死活不肯休息:34;我得把数据录完...林向荣那边等着分析...34;
     方稷直接把输液架搬到了实验室。点滴声中,张铁柱虚弱地操作,把田间数据发给北京。
     三个月后,当方稷站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讲台上,此次参与科研团队核心人员全部坐在台下,方稷通过投影仪,向全场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基因表达图像。
     34;这项成果由两地团队共同完成。34;方稷的声音有些哽咽,34;北京负责机理研究,淅川负责田间验证...34;他看向第一排空着的座位,那里摆着一束麦穗和一张高老的工作照。
     方稷的话音刚落,会场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前排的周部长第一个站起身,用力地鼓着掌,眼眶微微发红。紧接着,整个会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投影屏幕上的基因图谱在掌声中闪烁着微光,那些复杂的曲线和峰值,是高老生前最后的心血结晶。
     34;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抗旱育种的思路!34;中国农科院的李院士激动地走上台,握住方稷的手,34;老高要是能看到,该有多欣慰啊

第161章 论文要写在大地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