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消息像野火般传遍周边村庄。傍晚时分,老村长卡鲁带着几十个村民围在试验站外,沉默地站着。没有标语,没有口号,只有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捧着自家种的蔬菜、编织的草鞋。
     方稷透过窗户看着这一幕,胃部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王昆鹏走到他身旁:34;心软了?34;
     34;我在算账。34;方稷的声音有些哑,34;过去五个月,我们培训了三百多名农业技术员,推广了四千公顷节水灌溉。够他们自己维持了。34;
     王昆鹏难得地笑了笑:34;我还怕你会妇人之仁呢。34;
     方稷摇头,34;我只是终于明白,国际援助不是做慈善,是国家利益的延伸。34;他指着窗外的村民,34;他们的可怜是西方殖民者造成的,不该由中国农民买单。34;
     一个瘦小的身影突然冲出人群,跪在试验站门口。是小女孩阿玛拉,她父亲在第一次水源冲突中丧生。孩子手里举着一张纸,上面用稚嫩的笔迹画着一片麦田和五星红旗。
     方稷猛地拉上窗帘,手指微微发抖:34;两周后我们准时走。总统府不批开采权,就让西方人来收拾烂摊子吧。34;
     王昆鹏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34;其实...国内刚来了密电。苏联人在安哥拉发现了新油田,中央希望我们争取北隆达的勘探权作为替代方案。34;
     方稷愣了一下,随即苦笑:34;所以连39;撤出39;也是谈判策略?34;
     34;国家利益。34;王昆鹏拍拍他的肩,34;不过你说得对,我们的农民确实更需要这些资源和技术。34;
     夜深了,方稷独自在试验田边踱步。
     月光下的麦浪泛着银光,远处村庄的灯火像散落的星星。五个月前,他满怀理想踏上这片土地;现在,他学会了用计算器而不是情怀来做决定。
     老村长不知何时出现在田埂那头,佝偻的身影像一株老树。两人隔着麦田相望,谁都没有开口。最终老人慢慢跪下,抓起一把土装进布包,双手奉向方稷。
     方稷走过去接过土包,沉甸甸的,带着非洲大地特有的燥热。他知道这里面有他们的汗水,有那些抗旱小麦的根系,或许还有一点点希望。
     但他更清楚,国际舞台上,感情用事的国家永远是被剥削的一方。中国付出够多了,现在该轮到对方展示诚意。
     34;我们会等两周。34;方稷用当地语说,34;之后...看你们真主的安排吧。34;
     老村长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多希望东方来的人能留下救救他们,但是他不敢开口,也不知道该怎么求他们,明明都已经看到了希望,难道又要堕入深渊吗?在这片被殖民者掠夺了数百年的土地上,人们太懂得利益的语言。他最后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方稷站在那儿,手里攥着那包土,直到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
     新的一天开始了,距离最后期限又近了一步。无论结果如何,这堂课都将深刻改变他对国际援助的理解——理想主义的尽头,永远是现实政治

第110章 现实之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