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34;今天的水卖完了,明天再来!34;他对警卫使了个眼色,水罐车匆忙开走,留下一地愤怒的村民。
回到住处,小林瘫坐在草席上,额头上全是冷汗:34;他们...他们怎么能这样?34;
方稷递给他一杯水——是他们自带的瓶装水,所剩不多了。34;现在你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农业援助。控制了水,就控制了人的命脉。34;
王昆鹏蹲在地上铺开地图:34;正面冲突确实不明智。但我有个想法...34;他指着地图上一处模糊的标记,34;老村长说这里有条废弃的引水渠,殖民时期建的。34;
方稷眼睛一亮,立刻凑过去:34;如果还能修复...34;
34;我们可以避开公司地盘,从侧面引水。34;王昆鹏点头,34;但需要实地勘察。34;
小林抬起头,声音已经平静许多:34;至少这比硬闯武装警戒区强...但风险依然存在。34;
方稷拍拍他的肩:34;明天我和王队长先去探路,你留在村里继续土壤分析。如果发现危险,我们立刻撤回。34;
小林盯着煤油灯跳动的火焰,良久才说:34;方老师,我不是贪生怕死。但我们是技术人员,如果出了事,谁来继续这个项目?那些等着抗旱种子的村庄怎么办?34;
这个问题像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方稷心头。他想起临行前部长说的话:34;记住,你们带去的不仅是种子,还有希望。保护好自己,才能播撒更多希望。34;
第二天黎明,方稷和王昆鹏带着两个村里青年悄悄出发。老村长说的引水渠位于一片荒芜的谷地,被风沙掩埋了大半。
34;看,石砌结构还在。34;方稷扒开厚厚的沙土,露出下面整齐的条石。这些石块已经风化,但当年的工艺依然令人惊叹。34;德国人建的,至少七八十年了。34;
王昆鹏沿着隐约可见的渠道走向上游:34;这里通向山脚下的泉眼,现在被公司圈进了领地。34;
方稷测量着渠道的坡度,突然兴奋地说:34;不需要修复整条渠!只要在这里...34;他指着地图上的一点,34;挖一条五十米的支渠,就能把水引向村子方向。34;
34;但还是要经过公司地盘边缘。34;王昆鹏皱眉,34;得想办法引开警卫。34;
他们正讨论着,远处突然传来引擎声。王昆鹏立刻示意大家隐蔽。透过灌木丛,他们看到一辆吉普车驶向公司的深井,车上跳下几个白人,正兴奋地指着井口说什么。
34;勘探队。34;王昆鹏眯起眼睛,34;他们在找新的钻井点。34;
方稷的心沉了下去:34;如果他们再打几口深井,整个区域的地下水位都会下降...34;
回村后,方稷立刻召集团队开会。小林听完勘探队的消息,脸色变得煞白:34;这已经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了...应该向大使馆报告。34;
34;等官僚程序走完,这里的井早就干了。34;王昆鹏冷冷地说。
方稷在地上画出引水渠的简图:34;我有个折中方案。老渠修复工程量太大,但如果我们在这里...34;他用树枝点了点,34;挖一个小型蓄水池,收集雨季的山洪...34;
喜欢。
第103章 理性与勇气的抉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