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会议室里,老育种专家刘建国拍案而起:34;胡闹!现在谁还用系谱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高出十倍!34;
方稷将一株34;寒芒34;野生种样本推到老人面前:34;刘老师,您摸摸这叶片厚度。34;
刘建国下意识捻动叶片,突然瞪大眼睛:34;这蜡质层……34;
34;转基因做不到这种天然保护层。34;方稷调出电子显微镜图像,34;而且我们发现,它的抗寒基因在低温下会激活一种特殊蛋白,保护细胞膜不被冰晶刺破。34;
会议室鸦雀无声。最终周部长一锤定音:34;就用老祖宗的法子!系谱法+混合选择,双管齐下!34;
零下30度的黑土地上,方稷和战士们正在搭建特制越冬棚。
34;塑料膜要盖三层!34;方稷呵出的白雾在睫毛上结霜,34;最外层喷防冻液,中间夹秸秆,最里层衬无纺布!34;
新兵小李搓着冻红的手问:34;博士,这么金贵的苗子,为啥不放在温室里?34;
方稷笑着指向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34;因为最终它们要面对的是整片东北平原的寒冬。34;
夜幕降临时,方稷独自打着手电检查苗情。灯光下,那些承载着野生基因的幼苗静静伫立,叶片在寒风中发出细微的铮鸣,像是远古血脉的苏醒。
来年开春,当其他人都不抱希望时,方稷跪在尚未化冻的田垄上,轻轻拨开积雪——
一抹倔强的绿意刺破冻土。
34;存活率51.3%!34;检测员的声音在颤抖,34;比对照组的冬星高出整整30个百分点!34;
方稷抚摸着那些带着冰碴的叶片,突然想起吴鸿光笔记里的一句话:
34;野生种教会我们一件事——活着,本身就是最伟大的抗逆性状。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个月后,34;北芒2号34;正式通过审定。验收当天,周部长掰开一个麦穗,数着饱满的籽粒突然老泪纵横:34;行!以后再冷的冬天都有活路了……34;
初夏的东北实验基地,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无边无际的麦田上。34;北芒2号34;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在微风里轻轻摇晃,仿佛在窃窃私语。方稷戴着草帽,弯腰检查麦秆的生长状况,指尖拂过那些坚韧的叶片,心里涌起一阵踏实。
34;方老师!麦田里长蘑菇了!34;
实习生小林的声音从田垄另一端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惊奇。方稷抬头,看见小林蹲在麦丛里,像发现宝藏一样指着地面。周围的科研人员都围了过去,方稷也快步走近,拨开茂密的麦秆——
一朵朵圆润的白色小蘑菇,像害羞的小精灵,簇拥在麦秆根部。
方稷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放在掌心。蘑菇的菌盖饱满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他轻轻捏了捏,又凑近闻了闻,突然笑了:34;是麦田共生菇!吴鸿光的笔记里提过,野生39;寒芒39;生长的地方总会伴生这种菌类,能固氮增肥!34;
老农张大爷挤进人群,弯腰瞅了瞅,突然一拍大腿,皱纹里都挤满了笑意:34;哎呦!这不就是俺们小时候说的39;麦仙菇39;嘛!六零年闹饥荒那会儿,这玩意儿可救了不少人的命!炖小鸡可香了!34;
他的声音里带着久远的怀念,方稷心头一颤。六零年——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多少人靠着野地里偶然发现的这点馈赠熬过寒冬。而现在,它们重新出现在这片麦田里,像是土地对人们的温柔回应。
喜欢。
第74章 遗产与未尽之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