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穿透实验室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铺出菱形的光斑。方稷正调整着培养箱的温度计,门外突然传来34;咚咚34;的脚步声,像只莽撞的小鹿在走廊上奔跑。
34;哥!34;方安的脸贴在门玻璃上,鼻尖压得扁扁的,34;警卫说这栋楼不能乱闯!34;
方稷拉开门,少女立刻跌了进来。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连衣裙,辫梢系着红色蝴蝶结,活像株挺拔的矢车菊。身后跟着满脸无奈的陈雪:34;方工,这位小同志说是您......34;
34;我妹妹方安。34;方稷接过少女手中的网兜,里面装着两盒光明牌奶油饼干,34;怎么来的?34;
34;公交转电车!34;方安骄傲地扬起下巴,随即被实验台上的显微镜吸引,34;哇!能看到细胞吗?34;
陈雪笑着调整目镜:34;你哥改良的麦种,放大八百倍......34;
34;先洗手。34;方稷拎着妹妹的后领把她拽到水池边,34;酒精消毒后再动东西。34;
方安乖乖照做,眼睛却不停往四周瞟。实验室的白墙上钉着各种图表,窗台上摆着几盆不同生长阶段的麦苗,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绘图板上一张摊开的蓝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机械零件尺寸。
34;这是......34;方安湿着手就要去摸,被方稷用试管架轻轻敲了下手背。
34;播种机传动结构。34;方稷递给她毛巾,转头对陈雪说,34;麻烦带她认认杂交苗?我去拿培养记录。34;
陈雪会意地点头,领着方安走向恒温室。少女的惊呼声隔着玻璃门传来:34;这根麦穗怎么长着胡子?34;
方稷微笑摇头,从抽屉取出准备多时的资料。
这些是他特意为妹妹整理的入门读物,扉页上用钢笔写着:34;给安安:大地是最诚实的答卷人。34;
34;哥!34;方安突然冲回来,举着片麦叶,34;陈姐姐说这片叶子的气孔比普通小麦少!为什么呀?34;
34;减少水分蒸发。34;方稷接过叶片对着光,34;这是抗旱品种。34;他示意妹妹看显微镜,34;你瞧,叶面还有特殊的蜡质层......34;
阳光在目镜上折射出彩虹,方安专注调整旋钮的模样让方稷想起原主的记忆,小时候她也是这样蹲在阳台上观察蚂蚁搬家。
34;太神奇了!34;方安突然抬头,34;所以不是所有改良都要转基因?34;
34;当然。34;方稷推推眼镜,34;杂交、诱变、常规选育......34;他忽然住口,意识到这名词对高中生可能太深奥。但少女已经掏出笔记本:34;慢点说!我记一下!34;
陈雪泡了茉莉花茶进来,三人围坐在实验台边。
方稷讲起青山公社的见闻:如何从老农那里学到麦种拌草木灰的土法,又怎样用科学原理解释其防病机理。方安托着腮帮子,眼睛亮得像蓄满星子的夜空。
34;所以农业不是简单的种地?34;她突然问。
34;就像医学不光是打针吃药。34;方稷意有所指。妹妹立刻会意,狡黠地眨眨眼。
茶过三巡,陈雪去隔壁记录数据。方安趁机蹭到绘图板前:34;哥,这个齿轮干嘛用的?34;
方稷放下烧杯走过去。图纸上是他在深夜绘制的微型播种机设计图,融合了前世见过的几种先进机型。
34;排种器核心部件。34;他指着三处红色标注,34;精量控制,确保每穴只落两粒种。34;
34;你还会机械设计?34;方安瞪大眼睛,34;不是学农学的吗?34;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一片叶子粘在玻璃上。方稷取下图纸,语气平静:34;安安,你觉得农业的根本是什么?34;
34;呃......好种子?肥沃的土地?34;
34;这些都对。34;方稷从抽屉取出个木制模型,34;但最终要靠人去实施。34;他转动模型上的曲柄,微型排种器立刻咔嗒咔嗒吐出模拟的种子,34;我国农村现在最缺的是什么?34;
方安咬着笔帽思考,阳光在她睫毛下投出细小的阴影:34;劳动力?34;
34;是解放劳动力的工具。34;方稷拆开模型展示内部结构,34;你看这个仿形机构,能让开沟器随地形起伏......34;
随着讲解深入,方稷没注意到妹妹的眼神逐渐变化。
34;哥,你说的对。34;方安的声音发颤,34;不是妈妈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把人的双手从繁重劳动里解放出来!34;
方安翻起书包,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中国妇女》杂志。
封面文章标题赫然是《铁姑娘队的故事》,但她直接翻到最后几页:34;你看!34;
那是一篇关于美国农业机械化的报道,配图是台庞大的联合收割机。方稷心跳突然加快,这正是他准备下一步34;构想34;的方向。
34;哥,我们老师说过,教员在《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的一封信》中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34;方安急切地说,34;你
第15章 妹妹的抉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