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6章 回头记得多去庙里拜一拜,懂吗?[1/2页]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乱了方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安压根就不觉得这是问题,因为在他看来,他老爹应该不会如此糊涂才对。
     但杨雄他们却面面相觑,然后杨雄才对着杨安问:“安儿,你爹可是家主,你这尊他一个太上皇,不合适吧?”
     “还有就是,咱目前还在造反,都还没称帝呢?”
     “对啊郎君,这事是不是说早了?”
     房玄龄他们也跟着颔首。
     此时的他们,都有些不敢支持杨安灭高句丽了。
     万一因为灭个高句丽,让陛下和太子打起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这有甚不合适的?我爹若是当真昏聩成那样,给他一个太上皇,都算是优待了。”
     “至于你们说的还没称帝这事?”
     “咱若是连高句丽都灭了,那咱称帝不就完了吗?”
     “那时还有谁会反对,谁敢反对?”
     可杨安却嫌弃看着众人,说完才摆手道:“好了好了,这些都是后话,咱就以后再说。”
     “当下咱还是说说高句丽打算入侵这事吧?”
     “根据王世充让人传来的消息,高句丽王此次准备了十五万兵马,意图渡过辽水,从梁郡扣关。”
     “即便王世充是咱自己人,那渊太祚咱也打算拉拢。”
     “可当下却也还未曾拉拢。”
     “既然没有,那高句丽的这十五万兵马,咱就必须挡在国门之外,绝不能让他们攻破梁郡,进入大隋境内。”
     “这点各位内阁大臣应该没有异议吧?”
     杨安肯定是不会让高句丽兵马进入大隋境内的,因为一旦他们扣关成功,就意味着会有百姓惨遭屠戮。
     这是他不允许的。
     故此这会,杨安觉得还是说说这事,提前布防,比扯他老爹那些破事要重要的多?
     毕竟他老爹的事,说到底也只是家事。
     家事哪有国事重要?
     “嗯,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肯定的,臣等也赞同郎君之主张。”
     观王杨雄他们颔首,随后杨雄才建议说:“若是如此的话,那咱就从十二卫里抽调四卫,先遣二十万大军过去,于梁郡一线布防。”
     “就是这二十万大军,该由谁来统领?”
     说到这时,杨雄也在思索。
     甚至就连房玄龄他们也一样。
     当然这可并非他们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只是想看看杨安的军事指挥才能,探一探杨安的底。
     毕竟他们见过最多的,还是杨安在其他方面所展现的才能。
     至于领军方面,他们见的也很少。
     “就让徐世积和来护儿一同领军吧?”
     “来护儿为辽北道行军大总管,徐世积为副将,再辅以单雄信,张须陀担任左右翼先锋,各位以为如何?”
     杨安沉吟了下说道。
     他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他的用意。
     因为徐世积和单雄信都属于年轻将领,如此安排,一来可以让他们跟着来护儿和张须陀学习。
     至于第二,第二那就是防止这些原本属于大隋的臣子产生异心。
     尽管他也不觉得这些人会有异心,但该留的后手,他还是要留的。
     “嗯,来护儿身经百战,由他来担任辽北道行军大总管倒也合适。”
     “至于徐世积,单雄信,张须陀三人,也都是执掌一卫的猛将,臣等没有异议。”
     杨雄众人对视一眼,这才嗯了一声应下。
     “好,既然没异议,那就稍后内阁下旨,令他们整顿粮草兵马,准备出发。”
     杨安颔首,随后才又忽然道:“不过除了高句丽,还有突厥。”
     “如果说高句丽有咱自己人,还不足为虑的话,突厥的李世民可就是仇人了。”
     “对于突厥这边,各位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杨安是懂朝堂博弈之道的。
     这些内阁大臣不反对他先前的决定,他也不能丝毫机会都不给人家。
     就比如杨雄。
     杨雄的两个儿子,可就在十二卫领军呢?
     这时候,他肯定得适当让步一下。
     不然搞的大家心有戚戚然,谁还会为他卖命?
     而杨雄他们,听杨安如此说,也愣了下,然后杨雄才眼神里有着赞许的回道:“突厥那边,根据咱在突厥的探子传来的消息,李渊那嫡次子李世民,如今已经被突厥始毕可汗封为右屯王了,手里大概有兵马十万。”
     “这十万兵马,都是受他节制的。”
     “至于其他的,我觉得始毕可汗应该不会支援他。”
     “而若是始毕可汗不支援,也就是说,李世民南下,很有可能就是这十万兵马。”
     “又或者比这还少,毕竟他也不可能倾巢而出,多少得留点人守着老巢。”
     “若是

第286章 回头记得多去庙里拜一拜,懂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