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辽国的梁山好汉[1/2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木木三大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金军的南路军被耶律大石军阻击在锦州城外,未能对中京大定府形成夹击之势。
     但是,耶律大石军也因此被金军的南路军缠住,无法再支援接应萧干。
     萧干要依靠城中的守军,独自迎战金军的北路军。
     萧干此番前来坐镇中京大定府,从南京道带来了三万契丹人、奚人和汉人组合而成的军队,这中京大定府也有三万契丹军,再加之从前方逃回来的一万余败军,总兵力也有七万之众。
     可是,如今这些军队的将领却是意见不统一,对于是战是守,还是放弃中京大定府,都各持己见。
     中京大定府原本的守军和退回来的军队士气不振,对于战胜金军失去了信心,这些军队的将领纷纷要求撤离中京大定府,退往南京道或西京道,保存辽军战力,等待东山再起。
     对于中京大定府,这些将领建议坚壁清野,将带不走的粮食财物付之一炬。
     他们认为,金军粮草不济,在这中京道呆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迫撤军。如此一来,危机自解。
     然而,萧干从南京析津府带来的三万生力军则是有一战之心。将领们纷纷表示领受皇命前来守卫中京大定府,岂可弃这都城于不顾?
     在这些将领看来,城中有七万大军之众,已经超过了金军的数量,兼且占据地利,以逸待劳之下,定可挫败金军于城下。
     甚至于还有几个激进的将领认为金军前锋的兵力并不多,辽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歼灭金军前锋,给猖狂的敌军当头一棒。
     几派将领争执不下,都将目光投向了主将萧干。
     萧干心头叹息一声,对天祚帝耶律延禧颇为失望。
     若是皇帝听从群臣的建言,率领辽军主力驰援中京大定府,这城中军民的士气一定会大振,未尝不可与金军一战。
     可是,皇帝躲在后方的南京析津府,毫无进取之心,也难怪这中京道的守军没有士气了。
     皇帝带头逃跑避战,又怎能指望这里的守军为国尽忠?
     对于从前方败退回来的辽军,萧干本可斩杀几个将领立威。然而深思熟虑之后,萧干还是放弃了杀鸡儆猴的做法。
     因为,天祚帝耶律延禧和东北路都统,上京留守萧乙薛都是一退再退,对于这些将领,又怎能苛责?
     对于四军大王萧干而言,他不选择杀人立威,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对于能否战胜金军,守住这中京大定府,萧干自己也心中无数。
     今日他随意斩杀败逃回来的将领,那么异日自己放弃中京大定府时,会不会被以同意的理由斩杀?
     身为辽国名将,奚人的英雄,手握七万大军的萧干也干不出弃城而逃的勾当。
     见众将都望向自己,萧干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的几个汉军将领。
     这几个将领是南京析津府的参知政事李处温推荐给自己的,都是积极主战派。李处温说他们是来自宋国的奇人异士,可与金军一战。
     不如,就让他们领军出战,与金军的前锋较量一下,试探一下金军的战力?
     想到这里,萧干环顾厅内诸将,双目圆瞪,开口说道:“我契丹纵横天下数百年,击败了多少强敌。今日难道我大辽的勇士都死绝了么?
     也罢,本王从南京带来几个宋国的勇士,他们可是不惧与金

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辽国的梁山好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