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到多敏国[2/2页]

双海 晏姜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种预感,这次出了趟海,返航后我的信仰就改弦易辙了?”
     “老弟,这不是件好事么?——万物更新方能生生不息,有变化某种程度上说明你没有原地踏步哩。”钟燕喜咯咯一笑。
     “呃——”邓双失语了。
     愣了小一会儿,他才挠着头又开了口:“福兮祸兮,的确一时半会儿不太好分辨。”
     
     喜得一路遇顺风,船行甚速,竟然提前一日就抵达了多敏国。
     船工们将船泊岸,依次去卸货。
     “少东家,接下来怎么安排?”钟燕喜问。
     “先进城,找个店落脚,先探探风声再行动也不迟。”海穆站在舵楼上向远了望。
     “是,我立马去吩咐。”
     上了岸,走了数里,一行人远远就看见城门上写着“多敏古国”四个金字的匾额,字体很像中原的小篆。
     “多敏早先没有文字,依赖口口相传,后来前吴皇帝为了拉拢他们,便派使臣唐骞把汉字带了过来,因而多敏国的人不论衣冠还是言谈,与中原差不多。”海穆细心解释着。
     邓双点着头。
     来到城门关卡前,见许多兵役围着严查盘问,关上如此严紧,看来王城中,风声鹤唳。
     钟燕喜此番还从海司衙门专门带了一个通晓多敏国风土人情的书吏,只见他掏出一张加盖荥朝通关印的陈条递了过去:“几位官爷,我们是从云南来的瓷器商旅,这是鉴函。”
     班头拿过去仔细看了一遍,招招手示意放行。
     几人进了城,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很热闹,原来是撞见了这里的午集。
     放眼看去,大多是卖水货活鱼的摊贩,整个街衢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腥味,直钻头脑,饶是邓双做了几年的厨子也受不了,掩鼻而行。
     幸好下船前他们就换成了多敏国的衣饰,个个头戴儒巾,因而十多个人涌进城内也未引起他人的注意。
     护卫们从前后左右四方秘密地护在海穆身边。
     穿行到了大道上,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从样貌上看,一些是荥朝人,一些是其他国的人,但大多还是多敏本国的人。
     海穆见前面几步有家生意热闹的酒楼,走了进去,在楼下找了几个桌儿坐下,招呼酒保:“五张桌,来五壶淡酒,五碟盐豆。”
     酒保走上前仔细打量,见他们个个器宇不凡,拱手道:“各位爷是从荥国来的?”
     海司衙门的那个书吏答:“眼力不错。”
     酒保顺势对荥国光景,啧啧赞美。
     钟燕喜接过话:“我们郎青窑与周边岛国商贸瓷器,往来七十七年了,如今只有在多敏国的生意是山河日下,越来越难做咯。”
     郎青窑是荥朝数一数二的民窑,烧的瓷大多出海给了邻邦诸国,名声最胜。
     酒保一听话匣子就打开了,跟着吐槽:“哎,老国王都有三个多月没登殿了,如今大小政事都是敖里殿下做的主,前不久他才下了令,增加商户税银,别说是你们外商了,就是咱们这样土钵钵的小店也难熬呐。”
     钟燕喜见鱼儿上了钩,不慌不忙继续打探着消息。
    喜欢。
  

第六十六章 到多敏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