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戌时左右,云南提督钟燕喜抵京。
宫里冬暖阁侍候岱元帝的太监鲍十四带着圣上口谕先是到淮王府晨王府,后又敲响了内阁首辅彭昌、冯书邈及兵部尚书王恺的家,要求火速进宫面圣。
进了宫挑帘入阁,四个人齐齐地向岱元帝俯伏请安,一旁站立的钟燕喜见了各朝四人分别屈膝行礼。
岱元帝一直在屋内来回踱着步,吩咐众人坐下后,示意钟燕喜将一封密函递来给他们四人,缓缓开口道:“这是老国王软禁时向朕写的求助信,历经艰难才被侍女悄悄带出宫,几经辗转才到了钟燕喜手上,等你们看了之后,朕有事要找你们商量。”
彭昌须发花白,却是红光满面,看完信函后率先在杌子上微微一躬身,精气神十足地说道:“恭喜圣上,得偿所愿。咱们出兵支援多敏,可谓已天时地利,单单差了这个‘人和。如今这老国王千里给您送来了台面,是多敏之福,也是圣上之福。”
海秋今儿才算搞明白了多敏国之事的利弊——原来圣上早就想出兵,一直按兵不动,就是因为没一个堂面上的理由,怕落个公然干涉它多敏国的内政的骂名。
岱元帝默默地点了个头,道:“朕连夜叫你们来,是想今儿就把多敏国这事定个论。方才钟燕喜说朝廷在多敏的探子报,敖里非但软禁了老国王,更是把太子也藏了起来,如今多敏国上下朝政都是敖里代理。他这人武将出身,天性刚戾,一向对我荥朝是主战不主和。荥朝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朕是绝对不允许有人破坏两国缔结的盟约。”
海穆随即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要咱大荥朝羁縻好多敏国,不但海患没了,就连东南海域也少了不少麻烦。这个弹丸小国国土虽小,可于我荥朝意义非同一般,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亲自去多敏国救出老国王和太子,把咱两国的盟约箍得个固若金汤。”
这话正中岱元帝圣意,令其精神一振,大喜道:“好!这一次朕不但要帮多敏国,更要派荥朝最有谋略的淮亲王去帮他们。”
“钟燕喜听旨。”
“臣领旨。”
“调集五万兵马为淮亲王所用……”
“臣凛遵圣令。”
海秋在一旁静静聆听,突然被岱元帝点名:“老三,你二哥这趟去多敏,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朝廷诸事都要由你接过担子挑起。即日起,你上书房行走,京师防务也暂由你维持。”
“儿臣领旨。”
“彭相冯相,淮亲王此番去多敏国,效力等同于前线带兵杀敌,只不过朕期望最好不见兵刃不流鲜血的打赢这场仗。你们须知,淮亲王是秘行办事,不得向外透露一丝动向,朕以为得想个名头去圆说,你们以为呢?”
冯书邈笑道:“还是圣上考虑的周到。既然是出兵放马,自然奇袭敌方杀他个措手不及最好。臣以为就告天下淮亲王将代天子南巡,不过仍是私访。呈报给淮亲王的折子、文书、邸报过去怎么办如今还怎么办,无非是快马加鞭多跑死几匹马送到多敏国给淮王爷罢了,朝臣们不会生疑的。”
“好,就依冯相意思办。”
“即便打不起来,云南也要调五万兵力备着,粮草之事王恺你去协调。记住,仍然不要透露一丝消息。”
“臣遵旨。”
第五十三章 我带你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