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大军在高山卫的激战失利后,如同被刺破的气球般迅速收拢了阵线。也先带着残部退回大同外围,不敢再轻易冒进,而明军在朱瞻基的指挥下选择固守不动,一座座城垣如铁闸般锁住要道,只待瓦剌露出破绽。战场暂时陷入沉寂,只有零星的斥候交锋,提醒着双方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由于也先此前遣散了大批老弱杂兵,精简后的大军反而让补给压力骤减,粮草运输变得充裕畅通起来。帐内的粮账上,数字终于不再只减不增,这让也先得以腾出手来,谋划更多原本因后勤拖累而无法实施的战略意图。他每天站在地图前,指尖反复划过长城沿线的关隘,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算计。
经过数天的休整,也先召集各部首领在中军大帐展开了漫长的讨论。帐内的羊油灯忽明忽暗,映着将领们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期待的脸。有人主张继续强攻高山卫,有人提议退回草原休养生息,争论声此起彼伏,直到博罗纳哈勒站起身,提出了大迂回的计划。
“汉人的长城并非铜墙铁壁,”博罗纳哈勒指着地图上长城的绵延线条,语气沉稳,“几百里的防御阵线上,必然有薄弱疏漏之处。我们可以组织上百支小队,在各处同时发起袭击、骚扰,让明军疲于奔命,这样就能快速找出他们防御最薄弱的地方。”这番话让也先眼前一亮,连续三次全体会议后,他拍板采纳了长子的建议,帐内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丝转机。
按照这个方略,瓦剌的小股骑兵开始在长城沿线四处袭扰,时而攻打烽燧,时而劫掠粮道,如同群狼般不断试探。明军果然被调动起来,各处关隘的守军频繁驰援,防线渐渐显露出空隙。也先很快就锁定了两个防御力量较为薄弱的缺口,眼中重新燃起了野心的火焰。
但明军这边,朱瞻基却误判了也先的战略意图。他看着探马送来的军情,认为瓦剌人不过是在通过骚扰战术疲惫明军的战斗意志,为下一次大规模进攻做准备。因此,他下令各卫所加强戒备,却没有及时调整防御重心,错过了封堵缺口的最佳时机。
十一月十八日,也先抓住机会,指挥一万多瓦剌骑兵兵分两路,突然从那两处防御薄弱处突破,如两把尖刀直插大同、宣府后方。瓦剌骑兵的突袭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后勤运输线瞬间受到威胁,囤积在后方的粮草辎重暴露在敌军马蹄下。为了保住后勤命脉,明军被迫放弃固守,出兵迎战。
双方在大同西南十多里的李家屯爆发了两次血战。瓦剌骑兵依靠高机动性不断穿插,明军则凭借火器与阵型顽强抵抗。旷野上,马蹄声、刀枪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冻土。最终,瓦剌付出了千余人伤亡的代价,而明军也有一支两千人的小队因被包围全歼,成为开战以来少有的惨重损失。
太子朱瞻基在阵前登高远眺,目睹了小队覆灭的惨状,脸色凝重如铁。他看着瓦剌骑兵在旷野上灵活冲杀的身影,很快意识到与瓦剌骑兵在野战争锋实为不智——明军的火器虽强,但在缺乏城垣掩护的旷野上,根本无法抵挡骑兵的高速冲击。
英国公张辅也忧心忡忡地提出看法:“殿下,瓦剌骑兵的优势在旷野,我们坚决不能与他们打野战;但一直据城死守,后勤线迟早会被他们切断,也非长久之计。”朱瞻基点头认同,心中却充满了焦灼。
战争的走向,渐渐陷入了焦灼艰难的迷局状态。明军有坚城利炮,却怕瓦剌骑兵迂回包抄;瓦剌有骑兵机动性,却攻不破明军的坚固防线。双方你来我往,谁也无法彻底占据上风,只有不断增长的伤亡数字,在寒风中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朱瞻基望着李家屯方向的炊烟,知道这场迷局若不能尽快打破,大明的防线迟早会被拖垮,而也先同样在帐中咬牙坚持,等待着明军露出更多破绽的那一刻。
十一月十九日的清晨,塞北的寒风带着异样的躁动,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大事悄然发生,让原本焦灼的战争天平陡然倾斜。也先主力进入大明腹地不过短短几日,就因明军果断切断其后援通道,陷入了粮草断绝的困境。看着四周不断聚集的明军旗号,也先担心遭到合围歼灭,连夜下令大军分散突围——一万多瓦剌主力分成数十股小部队,借着夜色的掩护,仓皇撤回长城以外,沿途丢下的粮草、兵器散落一地,连最精锐的亲卫骑兵都丢了不少战马。
就在也先主力狼狈北撤时,长子博罗纳哈勒正率领一万瓦剌军从河套平原东进。他得知父亲在大同受挫,心急如焚,想尽快驰援主力,帮助打开局面。这支军队是瓦剌最后的生力军,战马肥壮,士兵精锐,若能及时赶到,或许真能扭转战局。博罗纳哈勒沿着阴山南麓疾行,避开明军的大股部队,试图绕到大同后方,给明军来个措手不及。
谁也没有想到,命运竟在此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博罗纳哈勒的军队意外绕至大同明军主力左翼时,恰好与带兵前出侦查的英国公张辅不期而遇。更让人意外的是,博罗纳哈勒兵力占优,竟迅速将张辅的小股部队包围起来,阵地上的狼头旗密密麻麻,大有围而歼之的架势,连空气都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对峙凝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英国公张辅虽已年过六旬,却丝毫不见老态,腰不弯腿不酸,骑在马上腰杆挺得笔直,多年的沙场经验让他在猝然遇袭时依旧镇定自若。他看着四周不断合拢的瓦剌骑兵,当机立断下令:“结阵!扎营!”麾下两千步卒迅速依托附近的土坡、沟壑展开,盾牌手在外围组成防御圈,长矛手架起枪阵,神机营士兵则快速架设
第103章 野战争锋,密折进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