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上方,夜星闪烁,一如少微的心情。
院内,小鱼在练棍,墨狸在啃饼,青牛卧倒吹风乘凉,沾沾啄它的脑袋,它无动于衷,只是偶尔甩一下修剪过毛发的尾巴。
天热牛躁,天黑时青牛越牛棚而出,同马厩中一匹骏马斗殴,墨狸劝阻未果,以告状之姿,强行将青牛牵来少主面前,但少主无心发落教导,只在院子里踱步,好似在将地盘反复巡逻。
直到家奴归来,少微终于停下这漫无目的的巡逻,快步迎上去。
见家奴两手空空,少微刚要开口,先听家奴道:“屋里说话。”
家奴扯下面巾,径自往堂中去,少微大步跟上,家奴坐下倒水,一边说:“不行,此去才知梁王府戒备尤其森严。”
他一口气喝罢一整碗水,才将详细情况说明。
梁国富庶,梁王这些年来时常遭到刺杀,加之行动不便,此番入京,皇帝特允许他携带比其他诸侯王多出一倍的人马随护。
但只是人数多出一倍,尚不至于难到第一侠客,赵且安潜入梁王府,才发现那些护卫个个皆是百里挑一,警惕至极,将梁王府护得滴水不漏。尤其是梁王的居院,内外人手层叠,无法轻易靠近,强闯都很难,更别提悄无声息地潜入。
梁王有疾在身,回府后便很少离开居院,经常做贼的都知道,此等人的东西最难盗取。
而唯有优等之贼才能看明白那些护卫的优良程度,寻常小贼根本没机会近距离摸清此中实力。
这位家中有矿的梁国之主,有钱且惜命,家奴很费一番力气,才勉强将梁王府布局探清。
唯一庆幸的是那位叫祥枝的与另外几名家人子的居处,与梁王居院有些距离,那里的防守尚算宽松,但要贸然将一个活人带出府,依旧是个难题。加上赵且安并不确定祥枝是否会信任陌生的自己,出于谨慎,没有贸然现身,而是先回来将情况说明。
这番情况挡不住少微急切的心,她果断地道:“我要亲自去一趟。”
她至少要去确认,那呈祥枝头上是否栖藏着从桃溪乡里飞出的无依青鸟。
家奴下意识道:“不行。”
已转身的少微回头看他。
对上那急切双眼,家奴临崖勒马,起身道:“你一人去不行,我再走一趟,为你把风。”
少微的轻功不逊于家奴,行骗之术也日渐累积深厚,但做贼一事上总归是个生手,头一遭潜入此等防守森严处,要想尽善尽美,还需高明的前辈护持引路。
如试炼的学徒,少微跟在家奴身后,摸进了梁王府,方知家奴所言并非夸大。
少微有敏锐通感,一路感受之下,只觉这座宅邸同巍峨外露的庞大皇宫不同,它体格有限,但高深内敛,气血充沛,刚健有力,如一头精神抖擞的巨兽,足以吞掉一切不速之客。
腾挪躲避间,少微没由来地想,这样一头巨兽,若是能盗来给姜负,必能护得她风雨不侵。
但此刻这头巨兽是由外人豢养,它的身体里或许囚禁着柔善的阿姊。
一路有惊无险,终于潜入那座小院,院子不大,东西两面皆有住人的屋子,此刻相对的几间屋俱亮着灯火。
少微先伏在西面屋顶上,盯着东边那两间屋子,从说话声分辨出那两座屋中之人皆非独住,此刻另有一名婢女打扮的女子抱着盆,推开了其中一扇门。
少微已从全瓦口中得知,那名跟随梁王出入的家人子名叫祥枝,极得梁王喜爱善待。
既是善待,想来至少该有一间单独的卧房作为起居,少微继而无声窜到东面屋脊后,只见西面那唯一亮着灯火的房屋窗下,映出一道静坐的影子。
纵只是剪影,也具纤细清丽之质!
少微再无犹豫,托家奴望风,她奔去那间屋后,抬手叩响了后方小窗。
屋内人一惊,放轻脚步来到后窗边,顿了顿,才试着开口:“谁?”
这短短一个字,也说得颤颤弱弱,无法辨清音色,一窗之隔,少微只恐怕是镜花水月,亦或是针对她的诡异骗局,于是克制着推窗强入的冲动,低声道:“黎山娘娘——”
她屏息等待,窗内人倏然发出一声极低呜咽,哽声答:“法力无边……”
彼时高声呼喊是助威。
今时悄声对答为重逢。
伴随着这句答话,少微眼中冒出泪,那窗棂在眼前忽然打开,烛光奔出。
窗内的祥枝,或该说是青坞,同样一双泪眼,望着小窗外突然降临的那团黑影,黑发黑衣,眼瞳乌亮怔然含泪,如夜行跋涉寻觅的狸……正是她日思夜想的那一只!
青坞一手捂住嘴巴,才克制住哭声,泪水滚砸在手背上,她却倏然转身,跑去熄灭烛灯。
灯灭,青坞转回身,昏暗中只见少微跑来,她立刻张开双臂,奔扑过来,一把将少微搂住。
少微站得笔直,任她紧紧抱着,由她将泪水通通打在自己肩头,只是少微性子急,还是先急声催问:“阿姊,你如何会变作祥枝来到了此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相见的机会何等珍奇,青坞亦不敢耗费在哭泣一事上,她抓住少微一只手,一边拉着少微在地上铺着的席子上坐下,一边道:“我的事说来话长……姜妹妹,你又如何会变作花狸?在这京中,有人欺负你没有?”
“从没有!”少微道:“无人欺我,我都能应对。阿姊,还是先说你的事,快,我现下就要听!”
青坞赶忙依从地开口:“姜妹妹你出事离开后,我心中害怕,便想让人传信给阿缙,让他想法子一起找,刚好阿缙送了信来,让我与阿母一同离开桃溪乡,赶去陈留郡……”
少微点头:“去陈留郡定亲,此事我都知道!”
青坞的泪又冒出来,妹妹都知道,那就是在找她啊。
她攥着少微的手,哽咽低语,省略掉少微知晓的:“但谁知运道不好,在江夏一带遭遇了水匪……本以为是活不成了,但辗转之下,我与母亲被献与了六安国的国主……”
“我倒未见到那六安王,应是他手下的幕宾,让我认字,又学了些其它……之后替我造了新身份,作为被采选的家人子入京。”
“我阿母在他们手上做苦役,他们让我入京后留意各方消息,充当眼线,同来的也有其他人。他们原本计划让我留在宫中或太子身边,谁知阳错阴差,进了这梁王府……”
少微通过刘岐,亦有粗略了解,各诸侯国与朝廷之间相互安插眼线是常态,这些人平常作为眼线,情况突发时可以变作刺客,若死得干净或立下功劳,家眷会被善待;而若暴露背后的主人,家眷定要陪葬。
那些诸侯国未必都
第140章 黎山娘娘,法力无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