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朝议汹汹,纷纷讨论李承乾是否适合继承大唐的时候,候君集就被逼上了绝路,只要太子一倒,他侯家满门的性命非得陪葬不可!
开国之初的大将,谁不是满手血腥胆大包天的角色,绝没有束手待毙的选项,更何况候君集年轻时就追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可以说唐太宗手把手地教过他一次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操作……
所以候君集为太子制定了一份玄武门之变的升级版本,蓄养死士,阴备兵甲,准备一旦太子被废,就突袭政变,把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全部干掉,逼李世民承认唯一剩下的太子李承乾为权力继承人。
这事儿吧,说候君集狼子野心,挑拨天家亲情说得通;说他被逼无奈,上行下效好像也说得通……
更难评的是,太子和候君集还没来得及反,另一个李世民的五儿子齐王李佑先反了!
这位齐王,有点小钱,但是威望不高,没有几个忠心的手下,连粮草都没有几斛,那他怎么敢造反呢?
因为他不反就死定了。
其实这个齐王就是个普通皇子,还很像他父亲李世民,喜欢骑马射箭打猎,也喜欢和勇武之士交朋友玩儿,偶尔仗着权势欺负欺负人。
可惜他父亲这样,就是武功赫赫,人格魅力,而他一个普通皇子这样式儿,就不大妥当,容易被攻击成结交奸邪,图谋不轨。
长史是王府的二把手,齐王府的长史叫权万纪,是个老古板老传统的性格。
各个王府的长史,其实尴尬处境跟候君集有点类似,本来是大唐朝廷的臣子,但是被帝王或者朝廷指派给王府以后,就被看成王府的官员了,组织关系和立场归属都必须转换,按当时的伦理观念,就应该全心全意为王爷效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长史这个职位还比较特殊和重要,乃是王府群臣之首,王爷年轻的时候,长史就是大半个保姆,老师的作用定位,等王爷成人了,才慢慢转换成纯粹臣子的身份。
权万纪一看齐王李佑天天这样子,要是惹出事儿了,那他非第一个背锅不可,自然天天劝谏阻止齐王。
可是齐王自然不爱听,两人慢慢就闹僵了,权万纪就把齐王宠信结好的两个护卫赶出了齐王府,又限制他每天游猎射箭,还让齐王在一道承认自己这些过失的奏章上签字,并且许诺说以后只要你改了,我会在朝堂上为你说好话。
齐王也知道自己这辈子人身安全也好,荣华富贵也好,全靠父皇对自己的印象来决定,甚至印象好了,有一天能坐上那个大位也未可知,所以当时是让步听了权万纪的,奏章上也真的签字画押了。
偏偏权万纪单独进京见了李世民上奏后,本来李世民是高兴的,一边夸奖权万纪辅佐有功,一边数落李佑的各种过失。
李佑是个单纯的孩子,没多大心机,但是他是皇子,是王爷啊,从小到大走到哪儿看到
第九十二章 君得李佑不肯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