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烈侃侃而谈:
“席卷六合的那一批秦将,除了武安君白起和号称“用兵最精“的王翦父子,略次一档的便是李信和蒙恬蒙毅兄弟了吧?
李信和王贲一样,卒年不详,死因不详。是啊,虽然是多次统率大军,破军灭国的重将,功成之后,价值被利用完了,也就是一条功犬而已,不配在秦史上再多占半句,后人也只能凭借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自称是他后代,猜测李信至少没有因为谋反等罪名而被族诛,至于有没有因为其它罪名而被赐死,谁知道呢?谁在乎呢?”
张清垂头不语,他少时饱读史书,也曾血脉贲张,也曾扼腕切齿,自然知道唐烈所说为实。
武人建功立业,振作报国,无非是想封狼居胥,名留青史,然而像王翦父子这样能留名武庙六十四将,七十二将的盖世豪杰,功成后没了用,下场也不过如此。
唐烈提到的“功犬”,乃是汉高祖刘邦在立国后封赏功臣时提出的理论。
当时萧何,张良等被封大功,排在许多将领们之前,武将们自然不服,认为文官们只是动动嘴皮子,实际上手无缚鸡之力,比不得武将上阵血战,出生入死的功劳。
刘邦老老实实地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大凡在狩猎时,跑在前面追杀野兽兔子的,都是狗,而发现猎物踪迹进而指示狩猎者围猎射杀的,都是人。现在诸将只能根据人的指示去抓野兽,能立功劳,也如走狗一样,所以叫做功狗。而萧何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比如那个发现猎物踪迹进而指示你们去捉拿的猎人,所以是功人。这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即使是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和彭越等武将也无话可说,原来,在汉高祖等帝皇眼中,什么兵仙,不过是一条狗而已,连人都算不上,如何能去跟文臣们比功……
唐烈还在缓缓讲述:
“相比之下,蒙氏兄弟其实还是受秦始皇信重的,蒙恬和秦始皇长子扶苏同掌三十万精锐大军,在北疆防范匈奴。他的弟弟蒙毅官居上卿,外出时总是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日常也不离秦始皇的左右侍奉,在朝内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甚至在秦始皇那次着名的死亡巡游中,当秦始皇患病后,也是首先派遣信任的蒙毅转还,向山川神灵祈祷。当然,还没有撑到蒙毅返回,始皇便驾崩了。
可是,武将也好,上卿也罢,总归是秦国王室的一条狗罢了,秦始皇信任时自然风光无限,他一驾崩,继任的二世胡亥对兄弟俩观感一般,再被权臣赵高一挑唆,两兄弟一朝伏诛,蒙家就此灰飞烟灭!
蒙恬死前对朝廷派来杀他的使者说道:“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
第九十章 钟室蒙冤血溅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