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穿越而来的何裕柱来说,这样的反应有些好笑——这么普通的老式自行车居然引来如此多的关注。
但他也清楚,这种反应合情合理。
在这个普遍贫穷的时代,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很满足了,而自行车甚至被视为结婚必备的大件,这不正是说明了它的珍贵吗?
这时,易忠嗨正和贾东旭坐在院子的石凳上,讨论着钢铁厂钳工的知识。
看见柱子推着的自行车,他也愣住了。34;师父,柱子他……”
易忠嗨甚至站起身来,目光闪烁地盯着柱子。
这家伙连自行车都买下了?
“柱子,下班啦?”
易忠嗨笑容满面地迎上前,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永久牌自行车上。
尽管他对物质需求并不高,但看到这款做工精致的永久牌自行车时,内心仍受到了触动。34;大爷,刚发了工资,攒了一笔钱,觉得以后出门方便些,就买了一辆自行车。”
易忠嗨主动与何裕柱攀谈,何裕柱自然点头回应。
这话不仅是说给易忠嗨听的,也是让院子里其他人知晓。
买了大件东西,总得让人知道。
要是买了自行车却不声张,第二天就可能被人背后议论甚至举报。
虽然何裕柱的东西来历清晰,但他也不想惹麻烦,坦白是最好的方式。
听到何裕柱的解释,易忠嗨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但并未表露出来。
何裕柱说得如此轻松,但这个大物件价值一百六十多万,在整个南锣巷子,何裕柱可能是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易忠嗨明白,何裕柱在鸿宾楼的收入肯定不低。
院子里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秦淮茹和贾张氏不知何时也从屋内走出,一眼就看到何裕柱推着自行车来到家门口。
何裕柱给车轮上了锁,倚靠在家门口的屋檐下。
当时盗圣尚未出世,何裕柱锁好后便安心回屋了。
那时节,像自行车这样的大件,锁在家门口几乎不会丢失。
毕竟,要是被发现,就算被抓去吃花生米也不稀奇。34;傻柱?”
“那自行车,是他买的?”
贾张氏看到何裕柱锁好的东西,眼睛瞪得溜圆。
秦淮茹同样惊讶地看着那辆自行车,靠近贾东旭低声问:
“东旭,柱子买了一辆自行车?”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秦淮茹,对自行车更是闻所未闻,这突如其来的物件让她感觉不太真实。
听完易忠嗨和贾东旭的回答,贾张氏立刻站不住脚了。34;这傻柱哪来的钱,居然能买得起自行车?”
她下意识想起东旭结婚时的情景,傻柱当时还说家里条件不好,只随了几百块的礼金!原来买辆自行车是为了凑热闹?
这小子明显是故意的。34;东旭的师父,您看看,这傻柱现在得意了,在鸿宾楼混得好,都不把我们这些邻居放在眼里了!上次他怎么说的,您还记得吗?我家东旭结婚,他送了多少礼,您都看到了!没钱送礼,有钱买自行车是不是?”
贾张氏话音未落,易忠嗨已经皱起眉头。
虽然柱子的礼金确实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就不能买自行车。
碍于贾东旭的关系,他不便直说。
就在此时,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34;南锣巷90号四合院,有信来了。”
是邮递员的声音。
听到动静,易忠嗨等人赶忙来到院门口。34;你们院子有几封信?”
邮递员开口后,开始从包里逐一拿出信封。
易忠嗨帮忙分发信件,当他拿起一封较厚的信时,目光微微一震,随即看向收件人。34;柱子?”
保定来的信?看到寄件人何大清的名字,易忠嗨眼皮微挑,但表面依旧镇定地收下了信。
邮递员分完信件后,急忙赶往下一家。
信件分配完毕,因心中有事,易忠嗨再次扮演起调解人的角色,安抚众人后,脸色略显阴沉地回到中院。
中院,易家。
易忠嗨和一位大妈坐在客厅椅子上,旁边,贾张氏也坐着,三人目光集中在桌上的信件上。
东旭的师傅,这信是你们家的吗?自家人的东西何必藏得这么严实呢?
尽管易忠嗨刚才隐藏得很好,但还是被贾张氏察觉到了异样。
她心中充满疑惑,跟着易忠嗨来到屋内,易忠嗨也未阻止。
这信是何大清写给柱子的。
这话让一大妈和贾张氏都吃了一惊。
何大清?是从保定寄来的?
何大清抛下儿女独自去了保定,只为一个寡妇,这件事整个院子的人都知道,连街道上也在议论。
这家伙突然给柱子寄信,到底什么意思?
看着信封微微鼓起,贾张氏眼睛一亮。
难道里面有钱?
何大清去保定后,这辈子大概回不来了,但毕竟两个孩子还未成年,或许是他良心发现,寄钱回来供孩子们生活?
想到可能有钞票,贾张氏兴奋起来。
东旭的师傅,我就知道你办法多。
这事只有我们知道,我绝不会告诉别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贾张氏误解了,以为易忠嗨想截留何大清寄给傻柱的生活费,便赶紧表示支持。
易忠嗨却皱眉沉思,与一大妈对视一眼。
如果信里是钱,问题倒不大。
关键在于……
想起当初何大清逃跑时自己在后院和聋老太的情景,易忠嗨连忙摇头。
忠嗨,要不我们先拆开看看?
自家的事自家清楚,一大妈明白丈夫在想什么,主动提议。
对啊,东旭的师傅,这事只有我知道,别人不会发现的。
我们拆开看看,不是钱的话,再还给傻柱就行。
第121章 生活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