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2章 黑手,是谁?[1/2页]

从县长秘书崛起 林书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我们一定会将调查进行到底,无论涉及到谁,无论他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背景,都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第二,调查过程将全程公开透明,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布!”
     “第三,我们将深刻吸取教训,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进行拉网式安全大排查,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他话音刚落,台下立马有记者举手,正是来自沪海一家财经媒体的记者,他的问题咄咄逼人。
     “沈书记,您刚才承认了自己负有领导责任。请问这是否意味着您引以为傲的‘保街修隧模式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失败的‘豆腐渣工程?一个以牺牲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代价的‘政绩秀?”
     这个问题可谓是诛心之论。
     所有的镜头瞬间对准了沈风,等待着他的回答。
     沈风的目光直视着那位记者。
     “这位记者朋友,我想纠正你两个概念。”
     “第一,这起事故的原因,在联合调查组的权威结论出来之前,任何个人和媒体都无权定性为‘工程质量问题。”
     “用‘豆腐渣工程这样的词汇不仅是对我们北川数十万建设者的污蔑,也是对新闻专业精神的亵渎。”
     “第二!”
     “‘保街修隧模式的核心是一条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北川的群众。一场不幸的事故不会改变我们的初心。”
     “我们会用事实证明北川的路没有走错,北川的天也塌不下来!”
     那位沪海记者被他看得有些发毛,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就在北川的发布会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
     远在京城,一场看不见的舆论反击战猝不及防被掀起。
     韩卫东动用了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人脉。
     一篇由国家级权威理论刊物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文章,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几大官方新闻网站的首页。
     文章标题是《发展与安全:地方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防控的冷思考》。
     文中以一个不点名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北川事故”,但笔锋一转,却将矛头引向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高度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和内部利益集团,通过恶意攻击、制造事端的方式来阻碍、破坏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
     文章引经据典,言辞犀利。
     这篇分量极重的文章像一颗定海神针,让那些原本想跟风炒作、痛打落水狗的官方级媒体纷纷变得谨慎起来。
     李哲楷接到手下传回来的消息,冷笑连连。
     “呵呵。”
     “小的对老的哭上了,真没脸。”
     “去,转换策略,把他们的路子都堵上了。”
     既然无法在“豆腐渣工程”这个点上将沈风一击致命,那就从侧翼包抄,用“人情”和“细节”来瓦解他的公信力。
     当天下午,几家沪海媒体和一些被他们收买的网络大V,同时发布了一系列深度“调查报道”。
     有的去采访了受伤工人的远房亲戚,通过剪辑和诱导性提问描绘出一幅家属悲痛欲绝、对政府救援工作充满质疑的画面。
     有的挖出了文昌巷项目最初的拆迁规划,将其与现在的“保街修隧”方案进行对比,暗示沈风为了个人“好大喜功”,强行改变规划才导致了如今的悲剧。
     更有一篇报道将沈风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与韩家的关系隐晦地曝光了出来。
     他塑造成一个依靠岳家上位的“凤

第152章 黑手,是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