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幸最后终于从幸存者的血液中提取出了抗体,又找到了低能耗复制的方法,从而找到了裂死病的解法。
从此便有了寒山书院。
可即便是活了几百年,见过不少次人间炼狱,如今再次见到这样的惨状,仁心依然会觉得头皮发麻。
历史便是如此这般的重复,牺牲,换取另外一部分人活下来,再牺牲,如此循环往复,犹如车轮滚滚,永远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停止。
因为怕焚烧得不够彻底,让裂死病扩散,他们动用了大量的火药。
于是那烈火便如同被释放出来的猛兽,逼得下面的守城军节节后退,一直烧到附近的山上来。
直到传令官上山,对着冷情道:“冷大人,火快要烧上来了,还请大人先离开。”
此时的冷情早已经泪流满面,涕泗横流。直到热浪翻滚到他的眼前,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直到冷南心和几位官员上前架着他离去。
而那大火又引起了附近的山火,仿佛上天是在惩罚什么一般,整个大火一天之内连绵烧了数十里。一直快要烧到桃浪城内。
烧到最后,悲鸣寺里的钟声开始回荡在青山之中。
天下苍生,人间悲鸣。
大火过后,整个桃浪的人还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城外忽然起了一次大火,将本来已经治理得差不多的朱樱镇烧了个干干净净。
不仅仅是朱樱镇,连镇子附近的所有山头都烧没了。
就在大火前一晚,守城军将领袁野忽然暴毙,被人用手生生拧断了脖子,虎符丢失。
于是谣言四起,有人说是凸碧国的军队绕道打了过来。整个桃浪人人自危,不少嗅觉灵敏的人已经开始拖家带口往北方逃难,整个桃浪乱成一团。
不得已,冷情关闭了桃浪的所有城门,需要一一盘查确认裂死病没有扩散,才能放开。
而另外一方面,冷情已经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成折子递去了霜华。
于公,他不想整个事情复杂化,引起雪境和寒山的嫌隙;于私,他希望冷月华在寒山安好,所以在折子里将所有事情一力承担,只字没有提仁心和慈航。
而此时,仁心已经带着林无夜、冷月华和温夜,以及剩下的寒山护卫,从悲鸣寺的地道中返回寒山。
后来,太子李元一苏醒后登基,第一件事情便是追查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结果也十分惨烈。
冷情全家极其九族一共八百五十一人,不问男女年龄,一律以谋逆罪处死。冷情父子凌迟处死,冷情死去多年的父亲和哥哥开棺戮尸。
李元一在桃浪城外塑立冷情下跪的雕像,让其接受世人唾骂。
桃浪守城军及其家眷,以谋逆罪全部处死。
桃浪守城军将领袁野守城不力,开棺戮尸。父亲袁其路及其家眷全部赐死。
桃浪城中凡是经手过裂死病药品、器械的中间商、运输队、贸易队,甚至是这些人住过的客栈的老板,也都全部以谋逆罪处死。
朱樱镇的原居民涉嫌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全部处死。
朱樱镇从此被夷为平地,从地图上永远被删去。
历史上,这场本来在朱樱镇发生的大火,被叫做“桃浪大火”。
李元一下令封锁所有关于李若丹、亲卫队得过裂死病的消息,史书上不许记载,也不许任何人再提。
这次裂死病因为宿主死亡太快,没有传播太广。偶尔有几例裂死病的病例,宿主也很快死亡,官府又快速将其焚尸,因此,后来裂死病也就又销声匿迹。
至于李若丹为什么忽然得了裂死病,无法查证,也只得从此不了了之。
但后来雪境负责查证此事的太医院认为,正是因为行军打仗之时军队集结,人口过密,才造成了裂死病的集中爆发。若不加遏制,任由李若丹的尸体进城,让裂死病传入当时人口最密集的桃浪城,后果会不堪设想。
李元一看过这份折子,勃然大怒,处死了上书的太医刘广平。
从此便无人再敢提及此事。
出征凸碧国的鹰卫队护主不力,理应处死。但念在征战有功,以后将功折罪。
仁心出现在冷府中最后还是事发,而亲卫队中也死了不少寒山医师。
因此,桃浪城中所有寒山医师和护卫,涉嫌干涉雪境机密内务,全部监管起来。
一年后,李元一地位稍一稳固,便下令将桃浪城中所有寒山的人全部处死。不等寒山反应过来,李元一便集结剩下的所有鹰卫队进攻寒山。
再后来,七万鹰卫队在寒山全军覆没,寒山损失大半人马,仁心战死。
整个事情中,由于冷情和仁心的极力遮掩,只有悲鸣寺得以全身而退。
而桃浪和寒山恢复贸易和医师派遣,也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桃浪大火事件中,直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十万。而由于后面雪境和寒山的纠纷而死去的人,超过了二十万。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抉择,只是最后我们会因此付出代价。
只有神,才不会接受世人的审判。
……
喜欢。
第160章 桃浪大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