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氓又有文化了[1/2页]

大明第一墙头草 随轻风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完成最初始的部署后,白榆看着身边三十多个新老手下,忽然感到,自己确实挺讨人嫌的。
     假如自己是某单位的保安,带着一两个人守在保安室当然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动辄几十个保安进进出出,或者在单位大门聚集着呼呼喝喝的,那就比较招人烦了。
     现在白榆身边这三十多下属,其中十来个是先前招纳的、包括家丁在内的老下属,相对更忠心可靠。
     其余二十几个都是近几天招来的,没跟着自己战斗过,忠诚指数完全未知。
     于是白榆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对众人道:
     “我虽然只是一个总旗,但也是要脸面的,面对左都御史周总宪的压迫,我一定反抗到底!
     三天后,周总宪会动用禁卒强行驱逐我们,如果与我们爆发剧烈冲突,可能会受伤甚至丢掉小命。
     周总宪动用权力,把我们这边的人送进监牢,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丑话说在前面,不愿意与我一同奋战到底的人,从明天开始,就不用再来了!”
     自己已经把形势说得这么严峻,能坚持到三天后再跑的人,那也算是有挽留价值。
     至于明天就迫不及待跑路的,以后有多远滚多远,永远不可用。
     却说在京城的另一端,东安门内东厂衙门里,协助厂公黄锦主持东厂日常工作的冯保正准备下班。
     受几百年后某部大明同人电视剧影响,很多人以为冯保此时只是个小卡拉米,还在裕王府当差攒资历。
     其实真实的冯保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级别的人物了,只是资历浅,排名还比较靠后。
     那部时间线同在嘉靖后期的同人电视剧里,大部分人物都与历史对不上号,偏偏在明粉中影响力还巨大。
     白榆用AI检索资料时,往往都要排除掉来自电视剧的大量干扰项。
     比如电视剧中上来就敢与小阁老对轰的大佬高拱,此时其实还在与白榆新认的陈老师一起,在裕王府夹着尾巴当讲官。
     又比如鼎鼎大名的徐阶,此时还不是次辅,只是第三大学士,而真正次辅是一个叫吕本的不太出名大臣。
     却说冯保刚走出公堂,就有人匆匆赶了过来,将最新情报递上。
     东厂就是干这个的,冯保不以为意,信手打开并阅览内容。
     里面就一条信息:左都御史周延公然长期懈怠公务,连续四十三天没到衙门视事。
     冯保有点无语,只有完全不懂官场规矩的生瓜蛋子才会传递这种信息吧?
     不是清澈的新人,真干不出这种天真幼稚的事情。
     但冯保好奇的看了眼末尾的签押后,不禁陷入了深思。
     白榆是清澈的新人吗?是一名不了解规矩的生瓜蛋子吗?
     东厂太监有个职责,就是定期向皇帝奏报汇总的情报。
     可冯保肯定不会把手里这份“某大臣连续四十三天旷工”的情报奏报给嘉靖皇帝。
     没别的原因,就是怕嘉靖皇帝心虚多想。
     万一让嘉靖皇帝猜疑,这情报是隐喻皇帝十几年不上朝,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没苦硬吃绝对不是冯保的风格,虽然想不通为什么白榆会发来这份情报,就先放下不管他。
     第二天,钱千户去上直的路上,路过长安右门外大街,看到路边又被张挂了新的揭帖。
     这种揭帖类似于几百年后的“大字报”,乃是近些年开始在京师流行的一种舆论工具。
     揭帖内容多是政治性的,以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内容为主,基本上都是匿名的。
     长安右门外大街作为很多官员上衙的必经之路,更是揭帖的重灾区。
     钱千户看到有新的大字报,就好奇的凑过去看了眼,只见上面写道“连续四十三天不上衙......”
     于是钱千户很无语,也看不下去了,来到都察院门房,对白榆说:“你在街头发揭帖,也不会有用啊。”
     白榆毫不在意的说:“本来也没指望有用。”
     钱千户又道:“但是这也太明显了,稍微有查访,就能知道揭帖是你发的。
     周总宪连续四十三天不上衙这种信息,只有你在较真,揭帖不是你发的又能是谁?”
     白榆诧异的说:“我本来也没想隐瞒身份呢啊,你没看到帖子最后?上面有我的署名,我是实名发帖!”
     钱千户:“......”
     别人发贴都是匿名,唯恐让别人猜到是谁,只有你白榆竟然署名。
     这是活了几十年,所见到的第一个实名发帖的人,果真是精神病人思路广。
     缓过来后,钱千户又叹道:“你当真是鲁莽,竟敢公开批评总宪,只怕世人反过来要指摘你。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氓又有文化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