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只是少量的压缩饼干,那么她确实可以推说是自己制作的。
     然而,一旦拿出来的数量太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古代人只是见识少,不是傻。
     这么异常的情况,肯定会被人发现,到时候她的安稳日子算是到头了。
     作为一个在红旗底下,接受了20多年义务教育的三好少女。
     夏沐是不介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的。
     但这种帮助的底线是,不影响到自己。
     压下心中的愧疚想法,夏沐很快开始考虑其他办法。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批量的进行粮食运输,最好的办法都是船运,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漕运。
     漕运在古代的优点可以说非常多,运载量大,速度不慢,最重要是损耗量很低。
     明朝京杭大运河已经在使用,然而在战争期间,许多码头以及河段都遭到了毁坏。
     一些残存下来的码头,也是残破不堪,靠着当地的商人自发进行维护和重建,这导致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十不存一。
     在原本的历史线上,朱元璋是对山东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赈灾的。
     当时的赈灾粮,就是调拨了应天府和淮安府官仓,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运输的。
     只可惜,这两个地方的存粮本身就不多。
     加上河道堵塞,根本没能运过去多少粮食。
     夏沐指尖在桌面轻轻点着:
     “运输粮食损耗大,或许可以试试漕运。”
     朱标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摇头:
     “夏店家有所不知,漕运虽好可历经多年战乱,运河沿线的闸口坏了十之七八,许多河段淤塞得连小船都难通。”
     “如今的运力已经大不如前,一些稍大的漕船都无法通航,运力实在有限。”
     他说着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上个月试着调了批粮走水路,结果船行到徐州就搁浅了。”
     “最后还是靠人力扛了三十里才换的陆路,损耗比直接走陆路还大。”
     夏沐端起茶杯:
     “上次不就说过了?有问题解决就是了。”
     “漕运本就是南北命脉,此刻不修,难道要等灾荒蔓延到应天府才动手?”
     朱标倒吸了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夏店家的意思是,修缮河道?”
     “夏店家可知这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光是清理淤塞的河段,就得征调数万民夫,粮草、工具、工钱……桩桩件件都是天文数字。”
     “朝廷如今国库本就空虚,哪有闲钱做这事?”
     他说着重重叹了口气。
     夏沐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笃定:
     “未必非要朝廷全权承担。”
     如果是其他人,此刻朱标肯定已经要说对方一派胡言。
     然而,说这话的是夏沐,立刻让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夏店家有何高见?”
     “官府引导为主,让当地的大商贾们出钱出力。”
     朱标连连摇头:
     “这怎么可能?”
     “商人逐利,修缮河道如此大的工程必定耗费大量钱财,这些商人肯定不愿意!”
     夏沐指尖蘸上茶水,在桌面开始写写画画。
     “想要把所有的地方全都清理,当然复杂,而且耗资巨大。”
     

第62章 一念天地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