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章 疑难症[1/2页]

沪上危情 我系统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陆哥,”搞彩绘的小赵扒饭不忘工作,“檐下有个彩绘雀替,那家伙不得了,说是这栋房子的底蕴一点毛病没有。”
     “说重点。”
     苏棠跟老板聊得很好,不仅实惠还管送餐,所以他们就在老洋房现场用防护罩当桌布在客厅桌子上凑合吃着。
     吃饭氛围也很好,张野和冯小军两人已经开始第二份套餐了。
     顺带一提,六个人,买的九人餐,为了吃饱可能会浪费,但陆砚完全没意见。
     “坏得严重。”小赵说。
     从这四个字来看,他的缩句功底是有的,因此前面的废话功力也是厉害的。
     “雀替而已,那就换了。”老周说。
     雀替,宋代称‘角替,清代改称‘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与竖材相交处。
     不仅作为装饰应用于建筑,还在增强梁枋荷载力等结构作用力上发挥作用。
     这东西,不说老周,陆砚自己都修百八十个了。
     一般情况下,老周作为团队有高级证的老木工,关于木构件的决策极有话语权。
     巧就巧在,那个雀替既属于木构件,又是彩绘构件,还是个老的彩绘构件。
     换句话说,半只脚踏进文物的行列了,小赵是这样认为的。
     “不好换,才说了,是这房子的底蕴。”
     “补起来又费事?”
     陆砚听明白了,内外科医生同时遇到疑难杂症,两位要撸起袖子下真功夫了。
     当然,下真功夫有条件,‘得加钱。
     就比如说这个雀替,小赵一个人最多负责表面彩绘部分,木构件修复还得老周来,那把老周借过去修个三五天的,不算材料、设备和精力,仅说人力成本......
     一线城市的木雕师、漆艺师日薪在8001200元/天,若珍稀构件涉及榫卯结构复原或彩绘纹样复刻,需联合文物修复专家现场指导,顾问费用可能达万元级别。
     陆砚继续吃着饭,跟小赵、老周交换意见。
     这类事情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很普遍,一个工程里面出现几个乃至十来个‘争议构件很正常。
     陆砚他们一致认为,重要的不是经济成本,而是根据‘最小干预原则界定保留与替换的边缘。
     比如,当彩绘层大面积脱落,木质构件也有腐朽时,是仅修复可见部分,还是深入挖掘潜在问题进行全面修复,这是他们亟待需要达成共识的层面。
     然后根据这点,来想办法他们动手或者请人来做。
     大不了自己加班加点把它修了,谁还不是个‘带证上岗的匠人呢,陆砚轻松想着。
     “张哥,小军哥,你们慢点吃。”今天他事业心重,决定先去后院看看那个‘雀替怎么个事。
     “好嘞,陆哥。”
     “陆师傅不吃啦?”
     冯小军咋舌,怎么会有人放着免费的午餐不吃选择去工作呢?
     还有,号称复合型人才的张师傅吃饭真的一句话不说耶,好专业。
     陆砚走后,苏棠在自己的角落撇撇嘴,暗恼又把她忽视了。
     而且是独独忽视她!(老周年纪大,她没在意)
     顿时也吃不进去了。
     “我也去看看。”她放下筷子,拧着摄像机走了。
     此时张野和冯小军才舍得把视线从碗里抽出来,彼此眼中燃气清晰的火焰。
     下一秒——
     “别抢!”
     “手快有,你没有!”
     张野顺手抄起苏棠的剩菜,留半碗没吃完的白米饭给冯小军足矣。
     这便是残酷的职场,对一个新人来说,社会狰狞的一面正在缓缓展露。
     ......
     “陆师傅,修这个雀替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吗?听起来要倒贴钱?”
     苏棠跟陆砚前后脚到后院房檐下,提出不解。
     若洋房属于文保建筑,成功保留并修复高难度木构件可成为施工队参与高端修缮项目的‘活案例,吸引文物局、历史建筑保护机构等合作机会。
     但这栋老洋房目前还不是。
     假如甲方预算是固定的,非遗工匠日薪1200元有价无市,设备、时间违约等,够麻烦的。
    &

第四十章 疑难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