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世《那些年》可是在港台都掀起观影潮的,是当年台省的票房冠军,票房近亿人民币。在港岛获得超六千万票房,是当年的总票房榜第三名。
     “那也很好了,应该三天回本,这算是大卖了吧”颜晨丹道。
     “算,怎么不算。”黄小明一脸傲娇。
     “为了大卖,干杯!”
     另一边,陈经理打完电话后,呆坐在办公室,手上拿着票房统计表。
     虽然只是粗略统计第一天的,但从195万的数字就能看出很多问题,青影厂从来没有一部这么卖座的电影。
     就《那些年》这一天的票房,青影厂绝大多数投资的电影都没办法达到的,毕竟青影厂作为北电的下属机构,其主要的任务是扶持在校师生的电影,这个性质就造成了青影厂出品的电影基本不可能大卖的。
     想到这,好像下了什么决心,将两位宣发手下叫来。
     “小王,拷贝的事你要抓紧,尽量满足影院的需求,不要怕花钱。”
     “娟子,媒体方面也安排上,将成绩发出去,宣传起来。这次费用青影厂先垫付着。”
     第二天,就有几家媒体开始报道《那些年》的票房情况。
     “学生导演的青春电影《那些年》首日票房200万。”
     “《那些年》首日即爆”
     “短片王者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战绩斐然”
     “第六代导演的崛起?”
     “类型片在内地的市场”
     ......
     随着青影厂在媒体上的发力,《那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而随着首日成绩的发出,让一些不太感兴趣的观众有些好奇,不就是青春片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之后的几天,《那些年》票房飞快积累,前三天票房顺利超七百万,达到706万元。
     三天票房分别为(影院统计修正):204万、245万和257万。
     别看这个票房在后世不怎么样,但在这个年代就是妥妥的王炸了。
     要知道去年华语票房冠军《甲方乙方》总票房才3600万元。
     高票房也带来了很多影响。
     比如现在颜晨丹去逛街都要戴墨镜,不然会被认出是“沈佳宜”。
     青影厂也趁着电影火爆,帮着几个主演接了媒体采访。
     原本还有林枫的,但被他无情拒绝。开玩笑,哥还想有私生活呢,哪能那么早就曝光了。
     京城某地,冯骁刚放下手中报纸,轻轻叹息了一下。
     “骁刚,你怎么了”徐凡关心道。
     “你这个小师弟真厉害啊。”
     徐凡听到这话,当然明白冯晓刚的想法。
     “电影我看了,感觉没你的有意思。”
     徐凡轻轻捧了一下。
     “可架不住年轻人喜欢啊。说不定票房能超过《甲方乙方》。”
     “也就是国庆放假这几天会高些,等假期结束,大家上课上班后应该没什么人看了。再说了,咱的《不见不

第22章 票房爆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