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3日,菲律宾海沟边缘,“海龙号”科考船。**
黎明的微光艰难地穿透低垂的云层,将“海龙号”庞大的钢铁轮廓涂抹上一层冰冷的铅灰色。甲板上,昨夜紧急救援留下的痕迹尚未完全清理干净——扭曲的吊索、散落的工具、以及一大片被高压水枪冲刷后依旧残留的深色污渍,那是“蛟龙”号破损观察窗泄漏的液压油与海水混合的产物。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机油味、海腥味和一种劫后余生的压抑。
指挥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窗外的海水更凝重。巨大的综合屏上,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深海遭遇战的录像片段被反复播放:巨大无朋的、融合了冰冷金属与虬结生物组织的恐怖造物;那散发着毁灭气息的幽绿独眼;以及最后,“蛟龙”号观察窗在无形震荡波下瞬间布满蛛网裂痕、海水狂涌而入的骇人瞬间。每一次回放,都让在场的众人心头发紧,手心冒汗。
“蛟龙”号被艰难地吊回甲板,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月池旁,像一个重伤的巨人。特制的强化观察窗彻底碎裂,仅剩扭曲的金属框架,内部一片狼藉,海水和油污混合着,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游隼和磐石裹着厚厚的保温毯,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沉默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由随船医生检查身体。极度的寒冷和巨大的心理冲击让他们看起来异常疲惫,但眼神深处燃烧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沉淀出更冷的寒光。
“深潜器主体结构受损程度评估:中度。观察窗及部分传感器完全损毁,耐压壳出现轻微变形,内部电子设备大面积短路浸水。修复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基地船坞级设备,时间…至少三个月。”技术主管的报告让指挥室的气氛又沉重了几分。
李哲站在控制台前,双手撑在冰冷的金属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惨烈的“蛟龙”号残骸,目光死死盯着主屏幕中央。那里,不再是“信天翁”的信号轨迹,而是一个巨大的、代表着昨夜那恐怖存在的声呐轮廓光斑。光斑此刻正静静地悬浮在距离“海龙号”约15海里、深度约1100米的海域,如同潜伏在黑暗深渊中的洪荒巨兽。
“目标状态?”李哲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声呐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困惑,“自昨夜脱离接触后,它下潜至当前深度,未再移动。生物能场波动…强度大幅降低,但依旧存在,模式…混乱。内部冲突似乎仍在持续,但那个微弱的人类思维信号…消失了。”
消失了?是被彻底压制了?还是…同化了?
“‘共鸣器监测呢?”李哲转向影雀。她正坐在一台高速运转的终端前,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昨夜记录下来的庞大数据流——那恐怖生物能场的原始频谱、幽绿独眼释放的未知攻击波形、“共鸣器”模拟人类思维进行干扰的脉冲记录…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深蓝工场掌握的,根本不是什么先进的潜艇技术,而是将生物组织与机械造物进行深度、甚至是本源层面融合的禁忌科技!这技术超出了当前人类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理解范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恐怖与未知。
“干扰脉冲有效时间窗口极短,约7.3秒。”影雀的声音依旧冷静,但眼底深处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悸动,“在这期间,成功捕捉到目标核心生物能场出现剧烈内耗性波动,其防御性和攻击性场能强度下降了约42%。这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其内部存在至少两个意志核心的冲突。我们模拟的‘信风频道密钥思维频率,短暂地强化了其中一方——极可能是原‘信天翁乘员残留意识——造成了目标的混乱和停滞。”
她调出频谱分析图,指向一个被高亮标记的、极其复杂且充满破坏性的能量波形。“这是目标的主要攻击模式——高强度定向震荡波。其能量转化效率和破坏力远超现有任何水下武器。初步分析,其能量来源…高度疑似为高度提纯的‘星源矿石核心,结合了某种未知的生物能场放大机制。”她又指向另一组数据,“而在其生物能场波动的底层,检测到与蓝海重工地下冷冻库货柜最后记录到的低频呜咽声、以及萧萱萱小姐体内‘守护者零号纳米单元核心代码…存在显着的同源共振特征!相似度峰值…达到68.7%!”
这个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蓝海的“生物样本”,萧萱萱体内的纳米单元,眼前这深海巨兽…它们的力量,都源自同一个“根”!深蓝工场或者说其背后的“船长”,正在利用这个源头,进行着疯狂的人体改造和生物兵器研发!
“它现在不动…是在消化?还是在等待?”磐石瓮声问道,打破了沉默。他活动了一下依旧有些僵硬的手指,昨夜冰冷海水涌入的窒息感仿佛还在。
“或者…是在‘充电?”游隼接口,声音低沉,带着伤疤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东西最后爆发的能量太恐怖了,消耗必然巨大。它需要时间恢复。‘星源矿石…就是它的电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推测让指挥室内的空气更加凝滞。一个能吞噬“星源”能量、将活人意识与机械巨兽融合的恐怖存在,此刻就潜伏在十几海里外的深海中,虎视眈眈。而他们手上最强的深潜器已经半残。
“我们…现在怎么办?”船长陈海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力感。作为经验丰富的科考船指挥官,他从未面对过如此超越认知的威胁。
李哲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惧解决不了问题。“第一,立刻将‘蛟龙号所有受损部件,尤其是观察窗碎片、内部浸水的电路板、以及任何附着在艇体外的沉积物或…生物组织残留,全部取样封存,送回蓬莱基地最高等级实验室!这是第一手资料,价值连城!”他的目光扫过技术人员,“第二,‘海龙号保持最大安全距离,声呐阵列持续监控目标状态,任何细微移动立刻报告!‘共鸣器保持最低功率被动监听其生物能场波动,尝试捕捉其能量恢复周期和模式!第三,”他看向影雀,“集中所有算力,分析昨夜干扰成功的思维频率数据,尝试逆向推演其完整性和稳定性,寻找更有效的干扰或…沟通方式!我们需要知道它内部那个‘人类意识,是否还有救,或者…能否为我们所用!”
“明白!”指令迅速被分解执行。甲板上,技术人员穿着防护服,小心翼翼地切割、收集着“蛟龙”号的残骸碎片。指挥室内,键盘敲击声和低沉的指令声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背水一战的沉重。
李哲走到通讯台,接通了加密的卫星线路,准备向蓬莱基地汇报这颠覆性的发现和严峻的形势。然而,线路刚接通,一个更让他心头剧震的消息抢先传了过来。
“李工!许明远!许明远有反应了!重大反应!”通讯那头传来核心医疗区王院士激动到几乎失真的声音。
**蓬莱基地,核心医疗区。**
时间仿佛在这里被按下了快进键。距离“海龙号”深海遭遇战过去不到十小时,但医疗区内已是另一番景象。
萧萱萱的剧烈排异反应在许明远生物能场的强力干预下,再次被压制回38%的安全线附近。但这一次,她没有陷入昏迷或虚脱,反而处于一种奇特的清醒状态。她坐在轮椅上,靠近许明远的维生舱,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丝…困惑和难以言喻的链接感。
“刚才…就在那东西攻击‘蛟龙号的时候…”萧萱萱的声音有些飘忽,她努力组织着语言,“我…我感觉到了。非常清晰。不是声音,也不是画面…是一种…意志的碰撞。冰冷,混乱,充满了原始的破坏欲…但在那混乱的最深处…有一个声音…很微弱,很痛苦…在喊着…‘船长?还是‘全葬?听不清…但那个声音…很熟悉…像在哪里听过…”
她的话让旁边的周宇阳和林诗诗,以及赶来的李哲(通过通讯)都屏住了呼吸。萧萱萱体内的“守护者零号”纳米单元,与深海巨兽的同源联系,让她成为了一个跨越千里的、活体感应器!
而此刻,维生舱内,才是真正的风暴中心!
那0.51%的生物能读数,在李哲离开后的几小时内,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效催化剂,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攀升!0.52%... 0.53%... 0.55%... 最终,在昨夜深海巨兽发动攻击、释放出恐怖震荡波的同一时刻,读数猛地跳到了**0.6%**!并稳定在了这个数值!
这0.1%的提升,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原本只是规律涟漪的神经接口波形图,此刻已变成了一幅复杂而充满活力的动态星图!无数细密的神经电信号如同被点亮的星辰,在特定的频率引导下,汇聚、流动、编织!许明远消瘦的脸颊上,眼睑下的眼球开始出现快速而细微的转动!连接着他身体的传感器显示,他的基础代谢率、体温、甚至肌肉张力,都出现了显着的、脱离植物人状态的活跃提升!
最令人震惊的是维生舱内部的监控语音记录。
就在深海巨兽攻击、“蛟龙”号遇险的同一时刻,维生舱内部的高灵敏度麦克风,捕捉到了一声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源自许明远喉部的气音。那不是无意识的呻吟,而是带着明确语义的词
第182章 火种微芒[1/2页]